近日,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街道恒大雅园的乒乓馆里,十多位老人正挥拍打球,场面热烈,在这些打球的老人当中,有好几位是原川化厂的退休职工。其中,今年60岁的李刚曾是原四川化工总厂乒乓球队的骨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厂里举办乒乓球比赛的时候,他经常拿冠军。“我们川化厂的职工体育活动搞得好哟,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随便哪支队伍拉出去比赛都是载誉而归。”李刚高兴地说。连日来,笔者陆续采访了青白江区多个工厂的退休职工,听他们讲述那些年的大厂“体育记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化学纤维厂女子排球队比赛现场
成都钢铁厂举行分厂足球友谊赛 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都钢铁厂女职工拔河比赛现场
本世纪初,川化厂职工运动会百米短跑比赛现场
从灯光球场到体育馆
1960年,川化厂在离厂区两公里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当时最高档的地标建筑---川化职工俱乐部。建成后,俱乐部旁边有一个宽敞的水泥地坝子,是集会和开展活动的好地方。后来,工厂将这个坝子利用起来,修起看台、安上篮球架和照明灯,成了能在夜晚打篮球的灯光球场。
今年76岁的张先勇当年是川化厂的职工,虽然没入选车间篮球队,但他依旧特别喜欢看球。“每天晚上观看篮球比赛的人很多,将四周看台席都坐满了,场面十分热闹。”据他介绍,在灯光球场上最火爆的比赛还得是拔河比赛。“那才叫一个闹热,除了在岗上班的职工外,在家的职工和家属都来为所在单位的队伍加油,把灯光球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张大爷回忆道。
拔河比赛,是参与面最广,也是最富有激情的一项体育赛事。各车间选拔出来的队员都把搞生产的那股劲头用在比赛中,真正做到了将集体的力量拧成了一股绳。“记得有一年我们跟另一个车间比赛,明知他们壮汉多,实力悬殊大,但我们在气势上也不服输。”张先勇说,当裁判哨声一响,场上立即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加油声。张先勇虽然没上场比赛,但他和同事们为自己队加油呐喊的劲头一点也不比场上的队员差,大家都在为集体的荣誉而战。“当时叫得特卖力,以至于第二天上班,声音都哑得说不出话来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灯光球场被拆除,川化厂就在离川化俱乐部不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有篮球场和游泳馆的体育馆。自从有了体育馆,川化厂举行的体育活动就更丰富了。据原川化集团总经办主任范渝介绍,川化厂为了使各单位都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每次搞活动都要求各单位代表队必须有一名领导干部参加,且与绩效考核挂钩。“这个办法非常有效,各单位都很重视,认真组织。职工也积极参与,并把拿名次争第一看成是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表现。”范渝说。再后来,川化厂又在新单身宿舍区修建了一座文化楼,里面有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和棋牌室等。
原川化集团制酸厂二硝车间主任林鸿伟曾经担任川化足球队队长兼教练,他参与和见证了川化厂足球运动的发展。“当年,对许多川化厂年轻的足球爱好者而言,能进入厂队无疑是一项很高的荣誉。”林鸿伟说。川化厂每年都要组织厂级足球赛,各单位球队在比赛中你追我赶,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珍藏在老照片里的美好回忆
建于1958年的成都钢铁厂,是青白江区除川化厂外的另一个大厂。“那个年代,成钢厂的体育运动开展得相当红火,大家积极性很高……”攀成钢退休工人吴雪平回忆往昔,难掩激动。
“这张是1993年厂工会在‘熊猫馆’开展的拔河比赛,当时是线材车间与盘圆车间的比赛。场外加油声此起彼伏,比参赛选手劲都大。”吴雪平翻看着相册里的一张张老照片,逐一向笔者介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钢厂在团结北路修建了单身职工公寓。为了丰富大家的体育活动,专门在公寓的中间位置修建了一座能同时容纳近千人的体育馆。因为规模大、设施全,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作“熊猫馆”。每天吃过晚饭,工友间不知谁说一声:“走,去‘熊猫馆’”,大家彼此就心照不宣,带上篮球在“熊猫馆”内激战一番。
厂工会经常会在生产之余,组织全厂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拔河比赛、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比赛都有。“我们线材车间工会主席就是一名体育积极分子。每次比赛,他都认真组织,生怕我们车间落后了,紧张得不得了。”吴雪平看着照片里的这位工会主席,笑了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钢厂又修建了一个培训中心。吴雪平回忆说,自从有了培训中心,职工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更上一层楼。厂工会还曾多次邀请其他厂的球队过来开展友谊赛,“在一场场比赛中,大家的精神状态更好了,生产劲头也更足了!”
“体育运动是最能凝聚大家精气神的。”吴雪萍说。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在1995年举办的一届职工运动会。
那届运动会创下了多个成钢之“最”。一是时间长,跨时8个月;二是参加单位和人数多,34个单位组成代表团,2000多名职工参加;三是比赛项目多,有篮球、田径、游泳、棋牌等10个大项,39个单项。“那一届职工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是在培训中心的操场上进行的,特别是闭幕式,厂党委书记、厂长、厂工会主席都参加了。”一口气说完这些,吴雪平有些激动,仿佛当时的场景就发生在昨天。
职工参与体育运动热情高涨
建于1964年的成都化学纤维厂是一个中型化纤企业,人们习惯称它为“化纤厂”。化纤厂因地盘不大,没有多余的空间用于开展体育活动。厂工会积极行动,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拔河、跑步、篮球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业余生活。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化纤厂仅有一个堆煤的坝子用来开展拔河比赛。但看到别的厂都有篮球队,化纤厂也不甘落后,组建了厂男子篮球队和女子篮球队。后来,厂区的篮球场因修建办公大楼而拆除,就在青江中路的家属区大院里修建了一个有围墙有看台的灯光球场。当时,因中国女排获得5连冠,大大激发了老百姓对排球运动的热情。化纤厂临时组建起了一支女子排球队,由女子篮球队成员学练排球,以备战市上的比赛。
为了充实队伍,厂工会还专程去乐山体校招人,这样,余静、曾敏、陈斌三位姑娘就进了厂,分配到电仪车间当仪表工。参加完市上的排球联赛后,排球队的人员还是回归女篮队,而这三名专业的排球队员也跟着篮球队学练打篮球。因为有较好的运动基本功,她们很快便成了女篮队的主力。
1999年,化纤厂改制成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公司来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生产一线,而这些年轻人当中,很多人都喜欢足球运动,公司团委就将这些年轻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青年足球队。
罗军、向从阳、何俊、赵必波、李万超,再加上后来进公司的黄伟、高忠彩、赵刚等成了这支足球队的骨干。每当下午下班后,小伙子们就带着足球,相约去踢球,他们踢球的地方虽不是专业足球场,但他们还是踢得很认真,在运动过程中享受快乐。
进入新世纪,公司工会开展的体育活动也更加丰富。为促进全民健身,公司工会开展了群众性体育活动,每晚都组织职工及家属,在大院灯光球场上做广播体操。为了激发大家的参与积极性,公司工会还推行了积分兑奖制。“这多好,身体也锻炼了,奖品也拿到了。”经常参加活动的朱宝高兴地说道。
此外,公司工会还利用区文体公园和川化体育馆里的游泳馆开展职工游泳比赛。69岁的曹开凤一直是化纤厂的体育积极分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喜欢长跑的她,不仅参加了厂里的越野赛,还参加过由区上组织的马拉松比赛。后来,她还学习游泳,成了车间游泳队的主力。退休后,曹开凤也曾多次参加公司举办的游泳比赛,连续两年拿到了女子老年组的冠军。
如今的体育氛围,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场地、项目、装备等变得更加丰富,也越发个性化。但不变的是,无论何时,我们都能从体育运动中收获乐趣,这样的乐趣即使过去很多年,仍能被时常想起。就像这些已经退休的大厂职工,望着相册里珍藏的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回忆起他们在赛场上激情燃烧的岁月,依然能如年轻时那般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