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在一村小读书,村子前有一条小路,一下雨就很泥泞,要去上课,必须踩着这条泥泞的小路,很多同学经常滑倒。
小学五年级时,村小来了一位小李老师,教我们语文。小李老师看上去不怎么爱说话,每天板着脸,好像很不喜欢这里的环境。后来才听说,小李老师本来想留在镇上教书,但阴差阳错来到了村小,可能还未适应。
小李老师不擅长交流,同学们似乎也不太喜欢他,时常有人开小差逃课。有一次下雨天,小李老师上课发现旷课的学生不少,表情有些挂不住,卷起课本就想离开。打开教室门,却看见同学们陆续赶来,每个人身上都湿漉漉的,一问才知道,因为村路泥泞,这些同学都摔进了泥沟里,最后是用井水冲去身上的稀泥后才赶来的。
小李老师看着眼前的同学们,表情十分复杂。那时候乡下的日子不像现在,许多同学上学都是打着光脚,连同身上打湿的衣衫,看上去就让人心疼。小李老师没再责怪谁,他把学生都喊去寝室,拿出电吹风帮大家把衣衫吹干。
过了几天又下大雨,小李老师想到同学们上学不易,主动到村外的泥路上去接大家,一个,两个……当接到其中一个同学时,小李老师啪的一声,自己也不慎滑进了泥沟里,一身的稀泥,惹得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后就是一长段时间的静默,旷野里只有风声和着雨声。
过了两天上语文课,小李老师一改往日的严肃,在黑板上画起了画:一条宽敞的大道,上面行驶着装满粮油的汽车,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前方升起一轮朝阳,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朝阳下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房子……
小李老师转身对大家说,尽管现在大家踩着泥泞路,但只要好好学习,把知识本领装进心里,长大后才能建设家乡,到那时,道路宽敞平整,教室整洁明亮,画上的愿景就会变成现实。
小李老师用一幅画,勾勒出了同学们对未来的向往,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此后,他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见了大家不但有说有笑,还积极帮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做事情:利用周末去河边挑河沙,把同学们跳远的泥坑变成了沙坑;买来石灰,给操场划出一条条跑道……很多同学感觉到小李老师开始变得“有温度了”,村小也变得“可爱了”。
多年之后,当年青涩的小李老师已经变成了花甲老人,而我们也遵循小李老师的教诲,用学到的知识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教师节前,同学们约好一起去看望他,小李老师显得精神瞿铄,开车带我们回到了当年的村小附近,一起回顾曾经的时光。过去简陋的村小早已撤点并校,曾经的泥泞小路也已没了踪影,绿萌覆盖的宽敞大道两侧是金灿灿的稻田和一个个充满朝气的现代化农场。
从车上下来,小李老师马上蹲下身摩挲脚下的路。同学们问他在寻找什么,小李老师深情地说:“脚印啊,我想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当年你们留下的那些脚印!”
听到这话,同学们都很动情,一齐望向小李老师手指的方向。只听小李老师说:“这些脚印,记录了你们的成长,也记录了家乡的变化。脚印可以抹去,但奋进拼搏的精神永远不能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