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凉山州、攀枝花市的石榴进入成熟季。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多段催泪短视频:老人向路边车辆推销石榴,但车内人员却将石榴扔到车外,老人默默将石榴捡起,弯腰鞠躬……这些令人心酸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同情,还有多家网络账号将视频内容作为新闻进行了转发。
但感动之余,部分细心网友发现了疑点:这些视频中,石榴被扔到车外的情节基本相同,但卖石榴的老人却不是同一人。相似的情节、不同的版本,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凉山州会理市、攀枝花市仁和区的石榴产区,辗转寻找到了上述视频中的多名老人后发现,这些热门视频的背后,实为“卖惨带货”的营销套路。
网友质疑
“老人石榴被扔车外”相似情节却有不同版本
凉山州会理市,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石榴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为全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与会理市相邻的攀枝花市仁和区,也是知名的石榴产区。
9月石榴丰收季,不少主播通过某短视频平台销售石榴。一些拍摄于当地石榴产区的催泪视频,却获得了大量点赞。
“锋哥在路上”于8月30日发布的一条视频,点赞数达到了13.7万。视频中,一名老人背着背篓,站在一辆皮卡车旁推销石榴,但车内的人却将老人递出的石榴扔到地上,老人捡起石榴后,还向车里的人鞠了一躬。
“尔康(水果达人)”8月31日发布的视频中,情节也类似。一名大叔带着2个小女孩,向路边车辆推销石榴,驾驶员一把将石榴打落在地。大叔眼中满是无奈,说的一句“生活本来就不讲道理嘛”,让评论区的网友“破防”……
相似的情节,却有着不同的版本,有网友质疑这些视频是在摆拍。相关账号的粉丝数量,从几千到60多万不等,其共同特点是:通过视频引流,在平台带货,销售石榴。
记者调查
石榴被扔情节为摆拍付费找老人出演
为验证视频中内容的真实性,记者进行了调查。
经多方寻找,9月5日,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记者找到了“锋哥在路上”视频中的老人。
老人名叫李大富,今年66岁。他表示,视频里面的内容都是“演的”。据他回忆,视频大概拍摄于8月底,对方让他背着石榴去找人收购,“石榴都是他们的,那天我没有去摘石榴。”
“开始那天,给了我200元钱。”李大富说,之后,拍摄者又在他家的石榴地里拍摄了多条视频,并请他参与了卖货直播,“前后一共给了我1500元钱。”
李大富的儿子李华介绍说,他家种植了20余亩石榴,一年能卖10多万元,“视频里面的内容都是假的。”李华表示,当时,父亲并不知道对方拍摄视频的目的,现在父亲也很气愤,“这种行为会压低石榴价格,损害我们果农的利益。”
在“尔康(水果达人)”视频中,一名大叔带着2名小女孩卖石榴,一句“生活本来就不讲道理”令人很心酸。
9月6日,在凉山州会理市通安镇花房村,记者见到了这名大叔---52岁的村民李金邦。
“都是他们教我说的,我家根本没有种石榴。”李金邦表示,前段时间,几名自称收石榴的人找到他,说拍个宣传视频。随后,他和两个女儿被带到新发镇乐寨村,拍摄者让他根据设计好的情节,进行了一段表演。
“当时给了我400元钱,他们教我怎么说、怎么做,教了好几遍我才记住。”李金邦回忆说。
在该账号的另外一条视频中,还出现过一名在公路边摆摊卖石榴的老人,他是会理市彰冠镇大发村69岁的周大爷。“他们过来说帮我卖石榴,让我跟着他们说的去做。”周大爷说,对方还曾提出让他下跪,但被他拒绝了,拍摄结束后,对方给了200元。原以为是做宣传,但当周大爷从邻居手机中看到发出来的视频后,气得直跺脚,“贪这200元,我太丢人了,我家种石榴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养羊每年也有几万元!”
网监管部门
对问题账号责令整改下架视频上百条
这些短视频中,拍摄者均提到,当地果农面临销售难题,当地石榴销售情况如何?“大田镇目前种植石榴15000多亩,年产量约3000万公斤。”攀枝花市仁和区石榴专业技术协会会长张培振介绍说:“高峰期每天能销售40万公斤左右,不存在石榴卖不出去的情况。”
而针对此类“卖惨带货”现象,今年7月,会理市发布了《关于规范会理石榴营销市场的通告》,明确严禁以“卖惨”“悲情”营销等涉及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方式进行网络营销。
“会理市委网信办、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商外局和供销社成立了联合执法组。”会理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我们对接到的24个问题线索进行了排查核实,其中立案查处1个,对18个账号责令整改,下架了不规范视频,5个涉及其他区域的移交当地处理。”
今年8月,攀枝花市也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交易经营行为的提示函》,对采用扭曲卖惨式营销,构成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相关违法的行为将依法处置,并督促网络平台对恶意营销账号给予严格惩处。
攀枝花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攀枝花市场监管部门正联合公安、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依法处置一批违法线索,并向电商平台通达相关“悲情营销”式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的视频,督促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目前已下架相关视频100余条。
(本文中村民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