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兰在修复古籍
将书页展开,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拨弄着案板上破损不堪的泛黄纸张,用薄如蝉翼的修复用纸为古籍做“植皮手术”,经过几十道工序,“腐朽成渣”的古籍犹如“重获新生”。
10月20日,成都望江楼公园,《天府工匠》第二季文传工匠的专场录制现场,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技术部副部长、文物古籍修复专家万小兰屏息静气,手握毛笔,尝试在一个小时内修复三页集火烧、受潮粘连、撕碎破损为一体的古籍修复练习用书。
在古籍传承与保护中,古籍修复是一项重要工作。经历千百年的保存中,许多古籍由于自然和非自然的原因,遭到损坏,如不及时修复,就不能阅读使用,无法发挥其作用,最终成为一堆废纸。如何让这些残破的古籍得以继续保存呢?这时,就需要古籍修复人员“妙手回春”。
今年34岁的万小兰从事古籍修复已经有11年。2012年,万小兰作为一名新手来到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学习古籍修复,“每天都在练习剪纸,跟着一条条直线一直剪,一叠几十上百页的书,要一遍一遍地练习,做到栏线正直以达到书平口正。”正是这漫长的学习期,让她从一个性格急躁的小姑娘,慢慢变得安静沉稳了一些。
“古籍修复包含了‘溜、补、衬、镶、托(脱)’几大步骤,从接手一本古籍开始,无比烦琐和细致的工作便开始了---拆书、分离书页、展平、补破、溜口、喷水、倒页、晾干、顺页、折页、捶平、齐栏、压实、裁剪余纸、下捻、上护页、上皮、订线、贴书签、做函套……几十道步骤缺一不可,一步也不能做错,但凡一个步骤错了,都要重新来过。”万小兰介绍说,古籍修复师一天工作不停,碰到破损情况比较严重的书籍时,仅仅只能修复一两页。
经历过学习期,万小兰逐渐接手各类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其间参与修复的有手抄经文《敦煌遗书唐人写经》,以及钱币、地契、线装古籍、拓本等的修复工作。
“修复古籍,我们讲究的是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做起来相当复杂,有时候修复简单的一页会耗上好几天的时间。”万小兰认为,修复质量是整个修复工作的核心。由于古籍修复的对象具有极高的价值和不可再生性,所以修复工作一定要遵守一些修复原则,来确保修复质量。“修复工作中,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地保留文物原貌,包括装帧形式,文物上所有的文字信息等。当然,所有灵活运用的各种修复技能和方法,都要按照《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的标准去完成。”万小兰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个行业,很多年轻人通过一些直播平台看到相关视频,会感兴趣,带着一些期许加入这个行业,给传统的古籍修复带来活力和朝气。”在万小兰看来,时代的发展,对修复师这个职业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随着年轻人才的加入,古籍修复技艺也将迎来传承、发展、创造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