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成都1月9日电(记者朱虹)《四川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将于1月29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规范地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技术标准。《导则》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总则、应急排查、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评估、应急监测、排危除险和成果编制等提出规范性要求。
《导则》明确,在地震应急响应阶段,应按照安全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优先处置原则,通过开展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评估、应急监测与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工作,查明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情况,防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为地震灾区居民临时避险安置和现场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最大程度保障地震灾区居民和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按县级行政区组织,以乡(镇、街道)为单元,采取基层报灾与专业单位实地核查方式,对地震灾区全面开展应急排查,主要包括县城、场镇、学校、人口聚集区、分散农户和存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的旅游景区、交通干线、水利水电工程、工矿企业、工业危险源等区段。工作内容包括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册隐患点、已核销隐患点)排查,以及重点斜坡、室内遥感解译隐患点、已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有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复核。
临时避险安置场地选址要遵循安全便利性原则,选择不受地质灾害影响且易于搭建临时帐篷和进行救灾活动的安全区域,并应对所有拟选定的临时避险安置场地(含应急救援队伍驻扎场地)开展选址评估。同时,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对建设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此外,《导则》还明确,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排危除险要优先安排工期短、见效快、施工简便的工程措施,鼓励采用新型防治工艺和新型防治材料。根据应急排查成果,在综合评价地质灾害危害性和工程实施必要性、可行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制定排危除险方案,开展排危除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