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先华在银杏树下弹古琴 资料图
罗先华与学生一起演奏经典名曲《流水》
冬日的周末,一曲久远的琴声飘荡在小区上空,音韵简洁秀润,时而行云流水,时而跌宕起伏,优美而低沉的苍古之音让人情不自禁驻足倾听。弹琴者,正是金堂非遗项目古琴演奏技艺传承人罗先华。
爱上古琴音乐
罗先华是一位“80后”文艺青年。他成长在一个传统的家庭里,自幼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民间技艺、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上初中时正遇社会上流行吉他,那时的年轻人挎一把吉他边弹边唱是非常时髦的。特别是男生,格外加分。罗先华自小爱好音乐,便将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偷偷地买了一把吉他,学着影视剧里的样子开始自学、拜师、交流。直至后来参加工作,他都一直是单位的文娱骨干。
一次偶然的机会,罗先华和几位琴友到四川音乐学院观摩一场专业的演出,其中的古琴演奏,让他内心挚爱音乐的火焰再次被点燃。他对古琴表演者那种清丽飘逸、灵巧多变的表演风格非常崇拜,便利用业余时间搜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开始自学。他未曾想到,学习古琴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简单,古琴的历史和弹奏的技巧让他望而却步。
幸运的是,有一天他在金堂县志中发现了关于古琴和弹奏古琴的记载,通过对古琴悠久的历史的了解让他对古琴有了更多的感悟,也更加着迷,同时也增强了他对古琴的学习的信心,并对古琴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苦练古琴艺术
无师自悟苦于练,有心剪花勤于钻。罗先华说,古琴,金堂自古就有,但现在基本快失传了,“我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去学习古琴、传承古琴艺术。”
他告诉笔者,从查阅的资料来看,仅金堂的一些史书关于古琴的诗句和弹奏古琴的历史就有不少的记载。如《金堂县志·清嘉庆十六年刻本》记载有前清进士、金堂文人高辰的“孤亭独坐夜弹琴,移我芳情自不禁”(《和李素山红豆村春秋十二咏》),同时期的成都文人李茂昭的“每逢良夜一弦琴,无故痴情不自禁”。(《红豆村春秋十二咏》),以及嘉庆时期的科举人陈达纪有诗云:“松轩情不尽,更拂伯牙琴”(《题香山寺》)等。
《金堂县志》卷七《政事部上·乐器》也能查到官府使用的乐器,如:“麾、旙、应鼓、鼗鼓、笛、笙、搏拊、柷、敔、编磬、编钟、排箫、琴、瑟”。
这些记载和文人笔下的“琴”及官府中所用之“琴”,无疑就是作为古代文士必修之器的古琴。
古琴,又名瑶琴、玉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距今约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弹弦乐器之一。先秦典籍中有古琴的记载,如《诗经》中即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诗句。而伏羲作琴、孔子学琴于师襄子、伯牙绝弦、相如文君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见罗先华对古琴的兴趣达到了疯魔的程度,家人、同事都不理解他。亲人的抱怨,曾一度让他对古琴的学习失去了信心,迷失了方向。“纸上得来终觉浅”,爱人无意的一句抱怨点醒了他。于是,他决定走出金堂,遍访名师。
2012年,经人推荐,罗先华师从古琴演奏“广陵派”琴家、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吕畅,开始系统地了解、学习古琴,寻找这块土地上即将消失的千年乐音。在吕畅的指导下,他十年如一日,学习、传承其独有的松猛相济、散而有形的古琴弹奏手法,追求曲目原始风味和擅长的小曲大弹、大曲精弹的技巧,逐渐掌握、形成了音色控制细腻而富有层次、指法简练富于变化的特点,从而完美地展示和体现了取音干脆,琴风爽利,吟猱细腻,过弦连贯、流畅的风格。在演奏《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古琴曲时,他博采众长,辅以古诗词吟唱,让古琴弹奏更为立体丰富。
传播古琴文化
学而优则教。罗先华觉得, 古琴文化需要传播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于是在2017年,他在当地创办了自己的古琴艺术工作室,研究古琴技艺和传播古琴文化,添置8床古琴,为古琴爱好者提供免费学习、交流的平台。
在一次采访的过程中,恰巧罗先华正在一对一地精心指导他的学生、讲解示范。师生相对而坐,他演奏的是经典名曲《流水》,一边示范一边为学生讲解“滚、拂、打、进、退”及上、下滑音的指法,描绘和演绎着《流水》的起伏跌宕、风急浪涌的各种意境。
就这样,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罗先华一边教学一边参与社会实践,利用业余时间不定期走进学校、社区,宣传古琴知识、介绍古琴历史,举办“古琴文化进百姓门”讲座,主动参加当地及周边区市县开展的公益文娱活动。
吕畅对罗先华赞誉有加。他说:“广陵派古琴,作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在四川能够得到传承,通过教学,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古琴,能够让金堂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曾经有着非常璀璨的古琴文化的地区,在古琴艺术方面得以延续,不仅仅是有着传承继承的意义,也有着很强的社会价值。非常高兴我的学生小罗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古琴艺术的学习和传承,并带领金堂的一批古琴艺术爱好者赓续城市文脉。”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样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不仅再现了曲目原始风味,更增强了作品特有的审美思想、文化特征和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2023年秋天,罗先华的古琴演奏技艺入选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这更让他有了前行的动力。
对于未来,罗先华告诉笔者,将保持初心,尽自己绵薄之力为传播古琴文化作出贡献,“一直习琴、一直教学、一直传承”。他说,有人说,师者是雨露,润物细无声。但他不想做雨露,他希望自己是一束光,哪怕这束光很微弱,不耀眼,也希望能照亮自己和身边的人,让大家看得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