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的成都和前几日一样看不见太阳。三辆大巴车载着50位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入围人选,穿过青灰色的晨雾,前往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三处产业地标打卡。
这是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举办期间专门邀请工匠们参加的打卡活动。在这三个地方,工匠们站在当下回首过去,翘首未来。
上午10时许,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露真容。因为坐车有些倦意的工匠们顿时精神起来,拿上耳机,分成两组跟随讲解员进入展区。
青铜器、玉器、陶器……众多承载着历史与巴蜀文化的文物令工匠们目不暇接,千年前青铜器物上精美的阴阳刻纹,纯度高得令人震惊的黄金面具,神乎其技的青铜、玉石切割工艺,更是让在场的工匠们啧啧称赞。
黄金面具陈列处,工匠们纷纷对着面具找角度合影,试图将穿越千年的面具“戴”在自己头上。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双创基地副主任王文胜作为“首吃螃蟹”的工匠,结果他找错了拍摄角度,没能拍到称心如意的面具照。反倒是哈电集团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动装分厂铣工董礼涛的爱人随着讲解员的提示,在投影处找到了恰到好处的位置拍照留念。
不是工匠们少见多怪,而是他们比常人更能深刻感受到这些文物展现出来的精湛技艺。正因懂得,所以敬畏。
面对陈列的展品,董礼涛直呼“简直像外太空文明”。“就算是现在的科技想要做出这些东西都不容易。”他认为,当时一定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有一批专业的工匠,才能做出这么精细的工艺。
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超高压生产中心工艺技术员张国云参观展馆后,坐上摆渡车还在啧啧称赞:“那时就有了焊接装配技术,令人震惊。”
午餐过后,工匠们转场至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通过VR技术当一次“飞行员”。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滨江供电分公司服务拓展班班长徐川子多次尝试“开飞机”。
经过多次“坠机”,徐川子得出经验:操作幅度不能太大,要细致、循序渐进地起飞、转向,否则就会发生事故。话是这么说,可做起来就没这么容易了。直到记者离开VR体验馆,徐川子依旧没能成功飞行并安全着陆。
同“沉迷”于航空世界的工匠们不同,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副主任揭裕文早早来到工匠主题潮创集市逛展。提到“开飞机”,揭裕文直言其他工匠“不会飞”的同时有些“小骄傲”---让工匠们流连忘返的产品、技术正是他们的“家底”。身为航空人,他很清楚我国航空工业走到这一步有多不容易。
“从最初的望尘莫及,到现在步步紧逼,甚至有些技术能够领先,这些年我们太难了。”说到此处,揭裕文难掩激动,正欲接着说下去,迎面走过来的工匠一句“你快去那边看看”截住了话头。不远处,一个工匠摊位已经被团团围住。看着揭裕文奔着工匠展示摊位匆匆过去的背影,想来作为航空人曾经的遗憾已经成为过去,那些因为落后产生的屈辱已经释怀。
晚上7时许,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的硅立方上灯光变换,蓝色线条延展如同在线路中流转的数据。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班长胡洪炜望着硅立方驻足良久:“这样一场灯光秀不但需要美学设计,背后还需要很多电力工人做好技术保障。”
因为专业相关,众多工匠都跑去创意长廊挑战小游戏的时候,徐川子和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彭菲两位“巾帼工匠”在机房一待就是许久,不是问工作人员液冷装置的液体是什么成分,就是探讨机房散热的方式。彭菲更是追问有多少大数据认知模型在这里跑过数据、进行测试,做过哪些项目……
听到数据算法“战绩”,不少工匠玩笑说:“可不能让人工智能觉醒!”
现在全国共有14个国家超算中心,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是全国建成的第10家,也是西部的首家。彭菲说,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很多领域都需要数据支撑、算法支持,未来智慧城市可能会有更多算法需要中心处理。
从晨曦到日落,从过去到未来,短短一天的时间,工匠们走进三星堆的古蜀文明,体验成飞为代表的航空产业,感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他们开怀大笑时不乏思索:千年前的青铜像为何依旧令人震撼?航空工业如何打破落后局面逆风翻盘?科幻故事中的未来都市从何时起已经近在眼前?
匠心,传承!正如工匠们合影时一遍遍喊出的口号“大国工匠,匠心闪耀”,工匠精神从不曾淹没于历史长河,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工匠精神始终如一,工匠底色恒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