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城厢之春”搭工棚邛海之畔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78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1-19

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城厢之春”

邹世进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城厢之春”是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多年来打造的群众性文艺活动的一个品牌,它由当初的迎春晚会演变而来,从第一届开始就以全民参与、百姓共歌舞的大联欢形式举行,至今已举办了31届,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笔者有幸参与、见证了“城厢之春”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届“城厢之春”演出结束后部分演员合影

女声小合唱

舞蹈《血染的风采》剧照

舞蹈《英雄赞歌》剧照

舞蹈《北风吹》剧照

排练舞蹈《血染的风采》

1992年1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准备办一台迎春晚会。当时,城厢镇有几个中小型企业,分别是四川省螺钉厂、四川省钢锉厂、成都轴承厂(由四川省机械厂与四川省轴承厂合并)、四川省运输公司57队、青白江区有机化工厂、青白江区木螺钉厂(又称五金厂)。因很多年没有搞晚会了,镇政府便将这次迎春晚会交由四川省螺钉厂来承办,取名为“城厢之春”。

早在元旦前,组委会就向全镇(当年还不包括绣水乡和玉虹乡)各单位下发了准备节目的通知,但我弟弟所在的四川省钢锉厂却很晚才开始行动。他们厂把准备节目的相关事宜都交给了我弟弟,见弟弟为这事着急,我便答应帮他们排一场舞蹈。由于时间仓促,我便把几年前创作的群舞《血染的风采》教给了他们。除我弟弟之外,还选了4名男生伴舞,由弟弟和一位女生主跳。

参与舞蹈表演的6个人此前都没有舞蹈基础,要在半个月时间内教会他们,着实让我有些头痛。开始学的时候,先不放音乐,而是唱一句歌词,教几个动作。有时一个动作,要教好几遍他们才能学会。

“大哥,你能不能再比一下,我怎么转个身就搞忘了呢”调皮的张东笑嘻嘻地说。正想发火的我见他态度诚恳,只好又示范了一遍。当时,我还在倒班,每天下班后骑自行车回城厢带他们排练。有一天排练间隙休息的时候,张东对我说:“大哥,把你累到了,你好好休息一下,我给你翻个跟头。”说完,他在我面前来了一个“空心翻”。“好!”他双脚刚一落地,其他人都鼓掌叫起来。“你还有这一手啊!动作就加在舞蹈后面的高潮部分吧!”我高兴地说。

经过一周多时间的排练,整个舞蹈动作总算教完了。跟着音乐完整地跳了一遍后,虽然还达不到我的要求,但已见雏形。再经过3天完整练习后,他们到城厢电影院舞台上彩排。那天下午,台下坐了不少观众,我站在后排观看排练成果。在表演中,我弟弟将一个舞蹈动作提前做了,造成了失误,下来后,我把他痛骂了一顿,要求他们加紧练习,正式演出时绝不能再有这样的失误。

好在正式表演那天,大家都很努力,没有出错,还获得了舞蹈一等奖。看到这个成绩,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百花齐放的第二届“城厢之春”

由于之前四川省螺钉厂承办“城厢之春”较为成功,无形之间让接下来承办的四川钢锉厂有了压力和不服输的劲头。于是,钢锉厂便在1992年底开始策划,早早向各单位下发了准备节目的通知,并将晚会主题固定下来,称为1993年第二届“城厢之春”演唱会。

当时,钢锉厂的工会干事徐世德充当起了整个晚会的艺术总监,多次召集各演出单位领队开会,安排晚会准备的各项事务。钢锉厂一心想把第二届“城厢之春”办得好看,要超过上届,并准备请成都电视台的两位主持人前来助阵。

因首届“城厢之春”已经打响了名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各单位都想拿出高质量的节目在晚会上亮相,以提高本单位的知名度。青白江区机化工厂有一名文艺积极分子,名叫季薇薇,擅长跳民族舞蹈,她为本厂的姑娘们编排了一个舞蹈节目《赶圩归来啊哩哩》。城厢中学有个幼师班,舞蹈是这个班的主要科目,当时由于没有专业的舞蹈教师,只能由一位师范毕业生代教幼师班的舞蹈。她在学校时学到了一个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动作都还记得,便教给了同学们,以备战第二届“城厢之春”。

钢锉厂在做好整个晚会的策划工作后,才来安排布置自己单位的节目。有一天下午,徐世德召集此前表演《血染的风采》那几个成员来商量, 说今年排一个什么节目。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张东就发话了:“要不还是排一个军旅题材的舞蹈嘛,我都把迷彩服借好了。”“要得,反正邹世鹰他哥擅长排这类舞蹈,还是请他来给你们编排。”徐世德转头看着邹世鹰说,“这事还要你去给你哥说,但我们先要把舞蹈节目定好。”“我觉得排《英雄赞歌》,这段时间我对这首歌很有感觉。”邹世鹰说道,于是大家便决定编排舞蹈《英雄赞歌》。

舞蹈《英雄赞歌》由几个小伙子表演,除了张东等几个老熟人外,又新增了刚进厂的大学生夏春,文质彬彬的他虽然从没有跳过舞,可他却学得很认真。经过两周时间的排练,整个舞蹈基本成形,接下来就是每天的排练,以熟悉节目和扣动作细节。徐世德因是整个晚会的艺术总监,他也要到各单位去查看节目准备情况。有一天,他把我叫上到城厢中学去看她们排的《春江花月夜》。在那位舞蹈老师的带领下,幼师班的同学们认真排练,看得出来,她们是下了功夫的,展现出了一种古典之美。

很快到了1993年2月,第二届“城厢之春”演唱会在城厢镇电影院如期举行,两名主持人正是成都电视台的主持人,他们的到来为整台演唱会增色不少。最终,有机化厂的舞蹈《赶圩归来啊哩哩》荣获一等奖,钢锉厂的《英雄赞歌》和城厢中学的《春江花月夜》同获二等奖。

为城厢中学创编《北风吹》

1994年1月,各单位又开始为准备第三届“城厢之春”而忙碌了。由于前两届都是由我帮钢锉厂排练的舞蹈,这次我仍决定帮他们编排。节目则定下了双人舞《化蝶》,由我弟弟和一位女生来跳。

除了帮钢锉厂排练《化蝶》之外,在弟弟的引荐下,我还答应帮助区螺钉厂编排一场舞蹈。因为原钢锉厂厂长曾华荣被调到区螺钉厂去当厂长了,因人才缺乏,他们拿不出像样的节目去参加“城厢之春”。所以,曾厂长找到邹世鹰,让他请我去帮他们出个节目。经不住他们的游说,我同意了。想了一下后,决定编排舞蹈《红梅赞》,由我担任主跳,而由他们厂里的两位女生来伴舞。我的主要精力就是教这两位女生舞蹈动作。就这样,利用业余时间,我在钢锉厂和区螺钉厂两头跑,给他们排练。好在那时我在成都化纤厂水汽车间冷冻站倒班,当轮休和上夜班时,白天就有时间为他们排练。

第三届“城厢之春”是由成都轴承厂来承办的,各方面安排得当,演出也很成功。这次城厢中学幼师班由同学们自己排了一个热闹的群舞《黄河源头》,欢快的舞蹈与喜庆的迎春晚会氛围十分契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到了1994年底,各单位又铆足劲头为第四届“城厢之春”准备节目了。这届由省运输公司57队和区有机化工厂联合承办。我除了帮钢锉厂编排舞蹈《一个士兵的故事》外,主要精力则放在了帮城厢中学编排舞蹈《北风吹》上。

经过几天的构思,我将《北风吹》的舞蹈设计为了三个部分,开头是“喜儿”的一段独舞,展示她对父亲的担忧和对过年的期盼;中间是众姐妹的群舞,表现姑娘们春节时的喜悦心情;最后一段是“大春”和“喜儿”的双人舞,展示了一对恋人对新生活的向往。舞蹈以幼师班同学为主,由于班上没有男生,老师只好在高二文科班选了一名叫贾刚的男生。然而,在排练过程中,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困难重重。

女生还好一些,毕竟是幼师班的学生,有点基本功,但对我教的现代舞还是较为吃力,必须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一点懒都不能偷。而教贾刚就更费劲了,很多时候一个动作要教上好几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周时间的教学,整个舞蹈总算是成型了。接下来就是排练,一遍一遍地纠正大家的动作。刚开始,贾刚的舞蹈动作很生硬,完全是为了比动作而跳舞。后来,通过反复排练,他的动作总算与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正式演出时,看到他们出色的表演,我由衷地为他们鼓掌。最后,这个舞蹈获得了二等奖,让我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心血和时间都没有白费。

我连续参与了4届“城厢这春”,后来,弟弟随着年纪的增长,也不再参与这类文艺活动了。从生产一线调到厂工会工作后,由于每年都要忙厂里的迎春活动,也就再没有过问“城厢之春”的事了。时光匆匆,一转眼30年过去了,“城厢之春”也由曾经单纯的迎春晚会演变成了如今的综合性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回想我所参与过的几届“城厢之春”,至今记忆犹新,令人回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