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借着哈尔滨的爆火,各地的文旅都“卷”了起来。而一些地方文旅趁机营销的“神操作”也被网友接连爆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女妲己”“橘长吃牛粪”等,更是迅速冲上热搜。对于这些营销“神操作”,笔者认为,他们的确是火“出了圈”,但其尴尬的表演,也实在是“出了格”。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为更多地瓜分这块“大蛋糕”,各地想奇策、出奇招,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游客,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一些地方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而是盲目抄袭其他成功案例,一些地方的营销内容触及道德底线、挑战公序良俗等等,这些不仅对地方造成了负面影响,对文旅产业也造成信任危机,更是对社会造成伤害。笔者认为,任何行为都要有个度,都要在法律、道德的框架范围内活动,文旅营销同样需要守住底线和原则,可以创新、但必须守正,可以“出圈”,但不能“出格”。
不可否认,营销是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各地文旅局长们千万别“卷”错了方向,只有苦练内功,深度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打造好的文旅产品,规范行业秩序、提升好服务,才能真正在竞争中赢得游客、赢得好评、赢得发展。
特色文化是核心。应充分发扬本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特色,注重挖掘和展示本地的独特文化,将文化旅游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游客的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提升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有助于提升本地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良好秩序是保障。良好的旅游秩序才能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应注重文旅市场秩序的维护,及时整治高频违法经营行为,坚决遏制“不合理低价游”苗头和一些市场乱象,坚决打击“宰客”行为,引导商家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质服务是关键。无论什么新奇的营销手段,无论多么优质的旅游产品,一旦服务跟不上,就只能做“一锤子买卖”。应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提供人性化、便捷的服务,此外,还应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导游和服务人员,通过他们传递城市的温度、展示城市的形象,提升游客的旅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