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总是发痒,有时候还流点黄水,自己买了滴耳液滴了很久也不见好。近日,让市民黄先生苦恼已久的耳痒,终于得到了答案,经过检查发现,黄先生患了一种特殊的耳部疾病---耳真菌病。
为什么我们会得耳真菌病?
耳真菌病又称为霉菌性外耳道炎,此病在高温而潮湿的季节多见,典型的表现就是耳痒难耐,耵聍(耳屎)增多,或者伴有耳痛,耳闷胀感。为什么我们会得耳真菌病?
我们的外耳道为一细长略呈“S”型的弯曲封闭管道,耳道内耵聍呈酸性,能抑制真菌生长,如不当或不洁挖耳、甚至脏水中游泳、潜水、冲浪等,导致耵聍缺乏破坏更易患耳真菌病。游泳所致外耳道炎、挖耳所致外伤之血液、创口等,改变了外耳道的pH值,也会有利于真菌的孳生。
或者因家人患有手足癣,共用不洁挖耳勺后也可引起耳廓、耳道真菌感染。也可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消耗性疾病或者代谢性疾病,长期佩戴助听器、接受放射治疗等引起。
耳真菌病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一是耳痒、耳阻塞闷胀感:霉菌常导致耳部耳屎增多,真菌分泌物、霉菌菌丝附着于耳道,甚至堵塞耳道。可伴有外耳道皮肤散在丘疹或小脓疱,表面脓性分泌物及肉芽。可见外耳道肿胀、流脓、时有臭味。霉菌侵入血管可导致耳流脓、面瘫。
二是耳的听力功能损伤:因为外耳道的脱落上皮和菌丝体等混合、阻塞外耳道而影响听力的传导,或与鼓膜相碰撞摩擦而产生声响,或侵袭鼓膜,而引起耳鸣、听力减退。
三是耳痛:较显著、呈持续性,真菌或细菌感染,使外耳道皮肤红肿、甚至破溃糜烂,加上外耳道空间狭窄、皮肤下即为痛觉神经,而引起疼痛显著。
四是耳漏:主要表现为由炎症导致的外耳道渗液。
五是耳内臭气:感染致组织化脓、腐败,渗出的液体则有臭味。
若延误诊断治疗,还会导致耳廓癣、真菌性鼓膜炎、真菌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坏死性外耳道炎等并发症、后遗症。
如何诊断和治疗?
当然是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耳镜检查以及耵聍取样真菌涂片确诊。可以做耳内镜检查或耳道耵聍真菌涂片。
耳真菌病的治疗,需要认真细致的外耳道清理、抗真菌药物足量与准确的应用,必要时微波理疗等外治法,若病情较严重而波及中耳或中耳腔,则需要全身应用抗真菌药。
怎样预防,才能避免“祸从耳入”呢?
要预防耳真菌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卫生:足癣、体癣、灰指甲等患者注意防止感染至耳部;戒除不洁“采耳”习惯,正规医院里处理耵聍栓塞、油耳等问题。
2.清淡饮食:饮食上忌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
3.洁净的生活、娱乐方式:在游泳、潜水、沐浴等行为后,可用棉签蘸干耳内水渍,保持外耳道干燥,急性感染期则当避免水上活动。
4.规律治疗及用药:积极治疗耳部的原发性炎症性疾病,减少或杜绝耳道的异常湿性分泌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