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健康威胁。癌症治疗的难点之一在于它具有异质性,不同患者的肿瘤差异大,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精准治疗。临床上,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找出最有效的药物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极其重要。但利用传统的基因检测和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模型来筛选治疗药物,都存在不够精准、检测周期过长等问题。
在与癌症斗争的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先打造“模拟战场”挑选治疗“武器”,确定哪些药物对患者有效,再让药物“上战场”,实施精准个性化治疗?体外肿瘤模型的构建有望让这一设想成为现实。
日前,清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姚睿团队总结了将生物3D打印技术和类器官技术协同应用于体外肿瘤模型构建的策略,并提出这是该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整合性类肿瘤模型对于不同药物的反应,可以快速筛选出最精准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从而有望实现对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旗下期刊《生物技术前沿趋势》上。
在与癌症斗争的道路上,构建体外模拟“武器试验场”,有望帮助人类筛选“武器”,降低药物开发成本,提高药物开发效率。尽管这一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在仿真性和可复制性上已经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可以预见,随着3D打印和类器官技术的更新迭代,相关评价标准将日趋完善,临床应用也将逐渐普及。”姚睿认为,通过推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与科研机构良性互动,在临床医生、生物学家和工程师的跨学科努力下,这一新技术惠及癌症患者或指日可待。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