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近年来,成都市从加强自我保护、加强行政保护、加强示范引领三个途径,纵深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促进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武侯区作为全国第一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其经验做法在第十八届中博会商业秘密保护国际论坛上被宣传推广。
免费“体检”入企培训 解决需求和诉求
“商业秘密频遭侵犯是阻碍我们科技创新的‘绊脚石’”“我们的有关制度并不完善,存在‘雷区’”……保护商业秘密是企业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都市是如何保护企业“不能说的秘密”?
据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竞争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健全服务网络,发挥全市产业功能区内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为企业提供商业秘密的宣传、咨询等服务,并延伸拓展全市知识产权服务站点服务内容,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维权服务等工作。其次,分类服务企业。针对全市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摸底11.41万户经营主体,座谈9家独角兽企业,推动企业保护需求和维权诉求的解决。对初创型、中小型企业,采取发放资料、免费“体检”、入企培训等方式,开展帮扶工作。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商业秘密保护需求较高行业,开展“一对一诊疗”服务,实地辅导434家企业。同时,建立了33家单位、71名专家组成的咨询机构和技术人才库;印发《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资助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购买商业秘密被侵权损失保险等。
商业秘密大保护 查处案件获评全省典型
保护商业秘密是为了激励企业创新,在不断丰富企业服务保障措施的同时,成都市强化执法,全力构建商业秘密大保护格局。
“注重企业商业秘密侵权投诉高效率受理、高质量回应等需求,进一步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对涉商业秘密类投诉举报,做到快甄别、快响应、快保护。”据该负责人介绍,成都市一方面重视举报线索,另一方面加强行政执法。加强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执法办案,深入推动“春雷行动”、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工作。“近年来,我们查处了多件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其中’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入选了四川省反不正当竞争十大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检察院已联合该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了司法移送、要案会商、信息交换、委托调解等工作对接制度,相关部门已在高新区人民法院联合召开了“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办案难点”研究会。为了提升全市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办案能力,成都市公安局、市法院等部门还以开展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组建专门机构等方式,着力打造高效执法力量。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成都市全面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通过实地调研、专家服务等方式,定向指导相关区(市)县建立切实可行的区域建设计划,将商业秘密保护纳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目标考核。现已建成21个市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武侯区1个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高新区1个全省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县域、青羊区1个全省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基地,囊括软件、医疗、地理标志性产品等行业,在全市以伞状形式分布,形成一定辐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