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懂中国发展的步伐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妨给自己更多可能性让劳动者拥有“离线”的底气拥抱人工智能 助推教育变革民俗文化拒绝炒作和亵渎拿什么拯救“文字失语症”带着基层声音上两会 让人民的未来更美好强制休带薪年假,为何能引起一片叫好声?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82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07

民俗文化拒绝炒作和亵渎

成都市总工会宁煜航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在福建福州长乐区举行的“游神”活动中,一网红扮演成“赵世子”模样,走在神像巡游队伍前。该网红的行为迅速引发网络争议。大部分人认为该行为是对民俗文化的不尊重,但有部分人却不断发布  “香火报应”“世子眨眼”等评论和视频,有着浓厚封建迷信色彩。这些言论不仅不利于民俗文化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将其带入歧途。

对于民俗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有深厚的底蕴,需要有鉴别地加以整理,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摒弃不合时宜的习俗观念,尤其是参杂其中的封建迷信。近年来,随着文旅的快速发展,民俗文化也重新被人们所关注,然而有人却在其中发现了“商机”。本次事件“游神”活动中,有些人就凭借新造神相,收取出场费。为了增加热度,他们不惜发布带有迷信色彩的视频,误导网友。比起网红扮演“游神”,上述这种“造神”行为更应该警惕,表面看是发扬民俗文化,实际上却是将民俗文化带到封建迷信的死胡同,这是文化的倒退。

面对民俗文化我们要拒绝炒作和亵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福州“游神”活动作为兴盛一方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对此不容过分炒作。对于随意捏造神相,宣扬迷信,毫无底线地“消费”民俗文化的行为,不仅是对民间信仰根基的破坏,更是对地方信誉的损害。我们要坚持抵制这些行为,要让那些躲在背后,利用民俗敛财的“投机者”明白,这种开文化倒车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只有去除迷信色彩,民俗文化才能真正受到尊重和保护,才能健康长久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俗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守好民俗文化,拒绝封建迷信,深刻理解民俗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民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