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黄瑞
学校周边,42个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食品摊贩被取缔;羊肚菌销售一条街周边,全链条质量管控监管机制有序进行……11月18日,记者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在新津区、邛崃市、金堂县三个区(市)县试点开展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工作,目前已在提升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水平,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初见成效。
何谓“穿透式”监管?该局食品流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个区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重点业态、重点品种或者重点企业,从全环节、全链条维度排查风险隐患,追根溯源,以小窗口窥斑见豹,以小支点撬动大监管、大治理,从而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和“痛点”。
校园周边的食品摊贩,不少无证照,营业时间和地点不固定,安全卫生也难以保障。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邛崃市市场监管局基层监管所和镇街网格员,对辖区内校园周边食品摊贩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摊贩数量、经营业态、经营资质等信息,逐一收集摊贩图片,按照“一校一档”要求,构建校园食品摊贩“账图档案”137份,将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食品摊贩列入“黑名单”。在此基础上,还联合相关部门取缔“黑名单”中的42个摊贩,进一步提升校园周边食品摊贩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羊肚菌种植、加工是金堂县的特色产业,但过去由于散户多、加工设备简陋、滥用农药等,导致产业规模小,农民收入增长较慢。金堂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创新开展“穿透式”监管后,困扰多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民切身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
为在菌种培育、用药残留等关键节点杜绝隐患,该局设置专职监管员,开展常态化用药监管巡查,对使用农药违法行为予以举报奖励,加强种植过程检测,为辖区种植户开展快速、免费检测。同时,常态化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集中交易场所日常检查,依法严厉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
在新津,类似的场景也在上演。执法人员对天府农博岛的重点农产品和兴义镇的重点特色食品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全环节、全链条查找食品安全隐患,助力中国农民丰收节奏响丰收新乐章。
“2022年成都市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三个试点地区都从根源上把控了食品安全问题,在保障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为市场主体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