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百货公司 一个时代的记忆村小记忆分享的快乐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86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6

金堂百货公司 一个时代的记忆

王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琳琅满目的商品、热闹的场景……百货公司真的是一个城市的地标,伴随见证城市的发展,引领城市时尚。1950年,金堂百货公司在赵镇文化街80号诞生了,历经五十多年的岁月浮沉,度过了它不平凡的一生。

柜台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酒水专营柜台 资料图

电视机专营柜台

门庭若市

盛装登场

浸润了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赵镇,人们在此安居乐业。源自川西的毗河、中河及川北的绵远河穿城而过,汇流于赵镇梅林公园,构成“一江三河八岸”的发达水系。

1950年,赵镇先后建立国营粮食、百货、盐业、花纱布、油脂等公司,国营商业调来棉布、百货、食盐,略低于市价,使市面商品增多,物价回稳。金堂百货公司最初以“中国百货公司赵家渡支公司”之名盛装登场,后更改为“中国百货公司赵镇商店”……最终把“金堂县百货公司”更名为“四川省金堂县百货公司”,主营批发兼零售,货品发往各个乡镇供销社。

零售有专门的门市,销售百货、布匹、纸烟、食糖及煤油等多达几十种货品,其中糖类、布匹及煤油等占大宗。

当时的百货公司对干部任用进行了慎重的审查:所属淮口推销组及城关支店原配干部五十人,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提拔了各级干部41人。当中由办事员提拔股长三人,由雇生提为练习生六人,再由练习生提拔办事员32人。被提拔的人员不仅要工作积极性高,思想觉悟也要高。

公司管理非常人性化,对生活窘困的员工都会伸出援助之手。那些年,公司涌现出许多优秀工作者,时任公司副经理的张素容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当时,丝光蓝布滞销,造成大量积压,她带领下属完成门市上的工作后,又挤出时间前往机关团体和群众中推销商品,仅一个月时间就卖出丝光蓝布115匹,让滞销品变成了畅销货。还有不辞辛劳、任劳任怨的林维良,白天带布样和百货到五凤火车站宣传推销工业品,晚上到村上了解调查农民的购买力……

1952年,供销社在全县34个乡镇建立,开辟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将国营商业的工业品运到田间院落。1953年,县百货公司所需布匹、百货等工业品货源,按省或专区下达的分配计划,向成都省属二级站进货,与供销社实行城乡分工和商品分工,县城商业由百货公司负责组织工业品;区、乡市场由供销社安排,负责组织手工业品和农产品。除在淮口、城厢镇设批发部外,其他区由供销社代批发,均按牌价零售。

脱胎换骨

那时,小到一根针线、一块手表,大到一台缝纫机、一辆自行车,各类家庭必备品都能在百货商店找到。

记得小时候随大人到百货商店买布做新衣裳,别提有多兴奋。店里热闹非凡,货柜上的花布、搪瓷盆、搪瓷水杯、热水壶等摆得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散装发油、百雀灵、友谊牌雪花膏,香喷喷的,而我们小孩子却只对糖果感兴趣。由于兜里没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含着口水离开。但我那只有两三岁的小弟弟,见着糖果就挪不开步,见家长不给买,就在地上哭闹着打滚要,直到妈妈松口说要买糖才破涕为笑。

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让年长之人如数家珍,它们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家庭幸福生活的标志。这些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高档商品了,若在家中摆上一台“红灯”或“海燕”牌收音机,别提有多气派。

当时,父亲就买回来一台收音机,弟弟听着从里面传出的说话唱歌声,围着收音机一直找说话唱歌的人,惹得一家人哄堂大笑。

这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在那个特殊年代里,这些物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具标志性的奢侈品,也是大家看中的最时髦、最梦寐以求的东西,在脑海中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成为难以割舍的时代经历。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百货公司里的结账方式也非常独特:收银员坐在一个高台上,上面固定着若干根铁丝,铁丝上安装有滑轮和钩子,每根铁丝通往每个营业柜台。待顾客选好了商品,售货员将填写好的小票和钱用夹子夹好,抬起胳膊将夹子挂在铁丝上用力向前一推,只听得“吱”的一声,铁夹子就会夹着钱和发票,顺着铁丝在柜台和收银台之间来回穿梭。收银员只需将手稍微抬起,取下小票和钱,算盘拨拉得又快又准。算好账之后,把盖了章的小票和所找零钱原路返回到售货员头顶,售货员再从夹子上取下发票和零钱,连同商品一起交到顾客手中。

鼎盛时期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凭票供应时代终结,新“四大件”诞生: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子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增添了新鲜的娱乐方式,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

1979年12月,基层供销社按合理流向,直接到县外批发单位和工厂进货,1980年,百货公司开始打破按隶属关系供货的单一渠道,到重庆、绵阳、遂宁、内江、乐山等地购回商品200万元。同年8月,百货公司举办了供货会,把供应范围扩大到县外,成交143万元,其中售给县外58万元。后来因为赵镇陆续举办了两届物资交流会及端午龙舟物资交流会,来自省内外的商业、厂家及企业多达几百个,盛况空前的交流会让百货公司如沐春风,销售业绩稳步上升。

据百货公司时任会计赖学宁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末,百货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2300万元,给大家带来巨大惊喜。“最让人难忘的是,有一名顾客硬是要买下剩余的一台坏掉了的洗衣机。本着对顾客负责的态度,售货员拒绝了他的要求。那位顾客就赖着不走,一直和售货员磨嘴皮子,承诺买回去自己修,绝不找百货公司的麻烦,售货员这才将那台洗衣机卖给了他。”

落下帷幕

后来,国营百货商场开始向规范化的百货店改革,同时大型豪华百货店兴起,外资百货店出现,很快便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使得昔日场面火爆的国营百货店经济效益下降,开始挣扎于“关店潮”的漩涡之中。金堂百货公司也未能幸免。

1990年,新修建的百货大楼于赵镇幸福横路竣工,营业环境和服务设施都有了显著改善,形成了“联营为主、经销为辅、代销补充”的经营格局。后来,因城乡市场疲软,商业、饮食服务业营业额下降,群众消费热度降温,购买力减退,百货公司与供销社联手送货下乡下厂,赶场摆摊推销日用品。同年9至10月,百货公司资金短缺,向有关单位融资,向职工集资,用以保证现金收购和组织货源,加之个体商户削价销售,薄利竞争,导致百货公司渐渐走上了下坡路。2003年,百货大楼被公开拍卖,用以偿还修建贷款。就这样,金堂百货公司落下帷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无论是百货商场,还是购物中心,商业升级和调整从来是一个不变的命题,更是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金堂百货公司的盛衰,折射出当地商贸环境的大变迁。市场越来越繁荣,市民的购物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我们应该放下唏嘘和感叹,将视野投放到未来的商业时代。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新的历史时期占得一席之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