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新制冷公司全自动生产线 资料图
游仙区“人才公寓综合体”内部环境 何建平摄
日前,笔者走进位于绵阳市游仙高新区的四川虹新制冷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干净整洁的数控机床整齐划一排成数列,裁剪、挤压、弯管、成型、检测……设备火力全开,处于“拉满”状态,偌大的车间里,却看不到几个生产工人。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据悉,近年来,绵阳市游仙区把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作为切入点,全方位、全链条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政策引导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扶持奖励
今年2月6日,游仙区印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对首次获批的国家、省产业创新中心、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国家、省、市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资金扶持。对新通过国家级、省级认定的绿色工厂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资金扶持。
《措施》明确,对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且年度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的重点技改项目,按总投资额的1%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或贴息支持。对被市级遴选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服务成效显著企业和网络与数据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给予20万元一次性支持。对获评国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按照国家级50万元、省级20万元给予一次性奖励;获得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运营牌照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在数字化转型领域首次通过相关国家标准评定或提高等级、入选部级试点示范和获得奖项的企业,给予不超过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的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资金扶持。
同时,《措施》支持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企业搬迁入园,对搬迁入园的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以提高园区规上工业企业集聚度。
人才支撑 构筑全面立体的人才服务体系
走进游仙高新区专家公寓项目的建设现场,起重机、挖掘机等大型化机械加快运作,运土车来回穿梭,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本项目今年1月上旬开工,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据项目经理向杜波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用地125.7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约458套精准的人才居住配套。其实,早在今年2月24日,绵阳市首个“人才公寓综合体”就在游仙高新区南区正式授牌。该综合体集会议、餐饮、社交、康体、居住等功能于一体,首批103套人才公寓综合体已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投入使用,25名优秀人才已拎包入住。到2024年底实现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可达539套。
据悉,近年来,游仙区构筑全面立体的人才服务体系。对全职引进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安居补助。开辟绿色通道解决科研院所人才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就医等需求事项556件次,发放“人才悦享卡”45张,开发“富乐人才”微信小程序,聘请人才服务管家,建立线上线下便捷高效的人才悦享服务体系,通过开展人才工作满意度“实时评”提升服务质效,夯实了智改数转的根基。2021年至2023年,游仙区“两院”院士总数达28名;新增培育引进国、省级人才计划人才共77名;引进硕士及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2050名;新增国、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个,建设院(校、企)地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及引才平台共10个。
数字赋能 推动区域智慧化发展
去年10月,四川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名单公布,游仙区成为绵阳市唯一成功入选县区。近年来,游仙区紧紧围绕推动区域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目标,着力健全“一云、一网、一中心、N应用”总体发展架构,引进华为公司建成投用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拥有18类160+项云服务,坚持“集约、集聚、集成”理念,探索以数字化应用赋能城市运行低碳智慧治理和产业绿色发展,可满足游仙区未来三年需要。为此,游仙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三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虹新制冷公司专注于家用空调、中央空调、汽车空调、冰箱等高能效制冷管路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制冷管路加工的“专精特新”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制冷管路件加工制造厂商之一。该公司总经理潘国军介绍说,为扩充产能,该公司近期投入4000余万元进行技术升级和技能改造,自主研发下料管端弯管一体化技术,丁字管、眼镜管加工一体化技术及短管无屑切料、管件真空清洗、流量测试、自动化焊接等多项技术,目前已取得7项专利技术,新增下料弯管一体机8台。后续还有50多台设备将陆续安装调试到位,投入使用后日均产能达到2万多套组件,可以确保一季度所有订单及时交付,全年产值预计达到6.5亿元。随着今年下半年二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该公司全年将实现销售产值10亿元。
与此同时,东材科技、雅化集团、太极制药等上市公司也积极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