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伦 资料图
听闻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以83岁高龄离世,悲从中来。回忆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不禁潸然泪下。
被称为“巴蜀鬼才”的魏明伦,自诩是一个“没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他在创作上秉承独立思考、独家发现、独特表述的“三独”精神,善于“喜新厌旧,得寸进尺”,一戏一招,招招出新,不断掀起“魏旋风”。
很早就听说魏明伦这个名字,当兵之前,在老家看电影《易胆大》时,便知道了编剧是魏明伦。真正与他见面是入伍到原成都军区部队后,军区组织新闻培训班,当时的宣传部邓部长邀请魏明伦等大家来给学员们授课。那时魏明伦50岁出头,头发很长,眼镜后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魏明伦的开场白令人印象深刻,他说自己有两个童子功,第一个是戏剧童子功。他幽默地说,自己不但没有讲课的经历,而且没有上课的经历,连一张小学文凭都拿不出来,知识全靠自学而来。他说如果设有自学委员会的话,他不是主任也肯定是常委。他父亲是川剧的编剧兼鼓师,从小就对他口传身教,9岁登台唱戏的他,后来倒嗓,只好专职从事编剧工作。第二个是辞赋童子功。他写了一篇《盖世金牛赋》名声大噪,后来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会堂赋、宜宾赋、安顺廊桥赋等骈文。
魏明伦说自己跟文学是一场艰辛的苦恋,因为自己对待文学的态度十分虔诚,常常是苦吟成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用在魏明伦身上也恰如其分。魏明伦不提倡“立等可取”,他没有倚马可待的快功夫,崇尚的是慢功出细活,无论戏剧还是杂文、辞赋,他都注重形式的美感与思想的深刻,常常翻来覆去打磨,自己不满意的东西绝不出手。有时稿子邮出去,突然发现哪里不妥,就会赶紧追回来。
课后,邓部长请魏老师为大家题词留念,魏明伦谦逊地说,我的毛笔字拿不出手,算了吧!邓部长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学员来自基层部队,有的驻守在云南边防,有的在西藏高原放哨站岗,您的墨宝是对大家的鼓励和鞭策,千金难求。”见推辞不掉,魏明伦卷起袖子,饱蘸浓汁,认真书写。我也大着胆子请魏老师题一幅字,魏老师亲切地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绵阳部队,他一听,提笔就写下“涪城起凤”四个字。我一看,急了,魏老师,凤是女的,这样题不合适吧?魏老师一听,哈哈大笑,凤是雄的,凰是雌的,不然怎么有凤求凰呢!我一听,脸刷地一下红到脖子根,从那之后,才知道凤是雄性,但生活中很多同学,朋友带凤字的大多是女性,差点误导了我。
1999年春天,上海《文汇报》副刊“笔会”编辑朱大路到成都组稿,邓部长做东,请朱编辑吃饭,并邀请了流沙河、魏明伦、柳建伟、伍松乔等文学界名人一起出席。这是四川文学界的一次雅集,虽然都在一座城市,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简短的互相问好后,就开始了天南地北的交谈。流沙河那时正在研究文字,谈得最多的也是对文字的感悟,魏明伦则披露他和流沙河认识的经过。我忝列侧席,了解到很多名人掌故。
2010年,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准备在中心内建一个小型纪念馆,纪念抗震救灾英雄。当时决定请一位名家写一篇“八一康复中心赋。”首长们考虑再三,觉得请著名辞赋家魏明伦最合适。于是我和陈德杰副部长受命前往魏明伦老师家,请他写赋。开门的是丁本秀阿姨,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然后进里屋去请魏老师。魏老师出来的时候,我大吃一惊,他竟然异常消瘦。我们关切地问魏老师怎么了,他说刚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报销”了。我们说了来意,魏老师爽快答应了我们的请求。他说想亲自到八一康复中心考察一下,寻找灵感。陈副部长当即安排我第二天陪同前往。
第二天我和驾驶员接上魏老师夫妇,直奔康复中心,当看到很多先进医疗设备时,魏老师说他今后也想来这里康复,我说没问题,到时我们负责联系。考察完后,我请魏老师夫妇到温江吃饭,选了一家特色鸡饭店。那顿饭魏老师吃得很香,他说很久没到温江来了,变化真大。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魏老师无力完成“八一康复中心赋”,但他一直记得这件事,专门推荐老作家徐康来完成。
魏明伦早年以戏剧出名,后来又主攻杂文,写下了“毛病吟”“雌雄辩”“威海忧思”“小鬼自白”等名篇。近年主要以辞赋为主,代表作有《中华世纪坛赋》《岳阳楼赋》等佳作。魏明伦先后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他创作的《易胆大》《巴山秀才》《变脸》《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好女人·坏女人》等九部大戏,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剧本奖,三度登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榜。
如今,大师远去,世上难有“巴蜀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