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宫茶香似曾相识燕归来一把勾勾伞的牵绊打卡中江挂面村龙舟竞渡透过“窄门”看世界端午的颜色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89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07

透过“窄门”看世界

——读章夫《窄门》

黄历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30万字铺陈近代成都波澜壮阔的历史,微史观工笔画描绘宽窄巷子前世今生。成都作家章夫新著《窄门》,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和成都时代出版社联袂推出。此书系作家章夫历时5年精心创作的一部近代成都微观史。

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困顿处见出口,是《窄门》给人的感受。透过“窄门”,透视的是一段以宽窄巷子为中心的历史。

说到成都,必去的地方不少,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青羊宫、大慈寺等,历史在这座城市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给予它浓厚的底蕴,让它值得被细细挖掘。

众多景点里,宽窄巷子知名度很高,但与其有关的历史,却并不像其它地方那么为人所知。这大概在于它离我们不远,甚至有点近,近到我们还能和历史里的见证人采访、闲聊。

徒步走在宽窄巷子,除了有历史感的建筑,还剩下什么?或许是时间无法留驻的那些人、那些事。隔着岁月,走在石板路上,我们能和谁对话,又能和谁相逢,需要到历史里去寻找答案。于此,章夫的《窄门》无疑是重要的一本书,其意义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这段以宽窄巷子为核心的少城历史,其实不止是少城,更是成都、中国、世界。

历史很神秘,行走的时候细细密密,过后却不过寥寥数笔。今人高谈阔论的转折处,在历经时或许平淡。倘若跳出时空来看,一切的改变,其实都有迹可循,藏在草蛇灰线的细节里。百余年前的成都也一样,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少城,投放在那些人身上,自然能得到答案。

章夫的《窄门》一书,副题为“公元1718-1911,一巷宽窄,成都满城的历史断章”,其重点放在清代中晚期近两百年间。透过“宽窄巷子-满城-成都-大清-世界”由小及大的叙事逻辑,也是从一个小小的侧面抽丝剥茧展开讲述。

而从文学或者文化的角度来看,作为历史随笔,章夫在《窄门》一书中,呈现了一种自我的风格,可以用以下几组对立的词语来总结归纳。

收与放之间,恰到好处。从章夫的行文来看,其写作野心并不局限在横陈都市的两条街巷,也不止受囿于少城一方天地,而是从宽窄巷子看向世界。再比如,他写少城,又将与之有关的历史联系起来。众多元素在成都相融相生,为这座城市的历史走向埋下了暗线。实际上,在纵横的时空穿梭中来写历史,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底,稍有不慎就会给人以杂乱的观感。但章夫能够自如地运用材料,让此书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跃动的节奏感。

虚与实之间,自然流畅。历史的魅力在于它已然发生无法更改,却又给人以无穷遐想。《窄门》一书把握历史大脉,填补历史细节,从“看得见”的变化做起,向“看不见”的地方渗透。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有其严肃性,也有趣味性。在一些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扎进史料堆里,力求从中找出“不一样”的东西来。这缘于作者几十年的记者经历,让他能够着力写一段历史,又不沉浸于历史之中,而随时以开放的视野与世界“对话”;在“开眼看世界”的同时,又不时关注当下。正如章夫所言:作为一名职业新闻人,我以为最大的理想,是带着史家品质和史家情怀,去“不断逼近真相”。

取与舍之间,相得益彰。该书写的是历史,更是人,尤其是写鲜活的人物。比如一些在人们的脑海里早已“脸谱化”的形象,但书中却呈现出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些人物的选择和还原,不是为史服务,而是史的主体。这种对人物的取舍,恰恰体现了作者写作中的人文关怀,使历史不再那么宏观而严肃,而是具体有温度。

章夫笔下,小细节,大视野,慎言“历史规律”。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偶然,“偶然”对历史发展有很强的塑造力。无数个偶然,凑成了今天的必然,形成了一段波澜起伏的流动历史,呈现在一部30万字的书籍中。

历史已然而去,但我们可以用当下的眼光去看,去想,去问。不如借《窄门》一书,一起去读,去感,去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