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他的课堂,永远“活力满满”四川凉山: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 照亮彝族娃娃成长路成都工业学院举办首届校园钓鱼比赛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工会举办“舌尖上的养生药膳”活动协同共兴 成德推动教育同城化发展邻水县龙安小学开展教共体送教活动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898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7

他的课堂,永远“活力满满”

肖睿涵记者万天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

金垚(中)与同学们的合影 四川大学供图

金垚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第一次参与‘一流课程’项目录制时,就是平日的上课状态---为了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不停地‘满屋子跑’,跟机位的摄像师都恨不得用钉子把我定住!”金垚笑呵呵地说。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金垚,不仅是他自己口中“满屋子跑”,突破“上课老师只站讲台”刻板印象的活泼老师,还是两门省级一流课程项目的负责人,在工作中一直致力于推动教学创新。在他看来,课前的每一份付出都将得到回馈,教学其实是一项师生互相成就的事业。而在学生们眼中,金垚的课堂始终充满魅力。他将知识融于玩乐,实践融入课堂,经历和感悟融入教学,“上课犯困是不存在的,全程都是满满的活力与热情。”

他把活力值拉满:

在生活与研究中,都偏爱冒险之旅

“我是一个很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金垚这样评价自己。

2009年,从四川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后,金垚前往法国深造。学生时期的金垚便彰显出了活泼的性格特点和喜欢挑战的行事风格。生活中,他不仅一直坚持打网球、游泳,还不间断学习、体验,参加过帆板、攀岩、冲浪、滑翔伞、岩洞探险等各种各样的运动。金垚坦言,其实每一项运动他都不能称得上是“健将”,但就是喜欢尝试,也享受着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

金垚也将这份“不惧怕挑战”的冒险精神运用到了学术研究上。他在本科学习中打下化工专业基础,在硕士阶段学习环境与过程工程,博士阶段投入到化工与物理学领域的交叉研究中。学习的经历让金垚在研究中注重从各个学科角度寻找突破,“学术交叉”成为他学术成长过程的注脚。

博士在读期间,金垚从事的课题是一个化工、化学、物理光学和流体力学的深度交叉研究,研究过程中他还针对分离过程的传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

从法国博士毕业后,金垚决心回到四川大学工作,而在生物工程专业授课的新旅程中,他又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冒险”。“每一次在新的领域耕耘,我都是兴奋大于畏惧的。”金垚说道。

而这种“喜欢挑战、勇于突破”的精神和状态,也很自然地融入了他的教学态度与方式中,成为了金垚开启与学生“良好互动”的金钥匙。

他让课堂更新鲜:

建立师生学习社区,让学生全情投入

“从决定回川大任教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存在感、参与感的老师。”金垚说。

谈及多年前刚入校从教时的场景,金垚回忆道:“刚转变为老师的身份,对如何开展教学毫无头绪,用四川话讲,就是‘火门儿都没摸到’。”但随之而来的,是学校教务处和学院为新教师提供的一系列师资培训活动。通过开展丰富的教学研讨会和主题课程、同事之间的无私交流和相互学习,使金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并迅速地成长。

“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学习平台让我的教学方法得以更新,教学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时,金垚开始思索设计一些更为新鲜、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尝试着开展自己的“原创”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他乐此不疲地完善教案和课程资料,不断创新课堂设计,制作慕课。此外,还花了很多心思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创共建的“学习社区”---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工科课程教学模式。

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和精进后,这个“师生学习社区”已日趋成熟。金垚在课程的第一次课时,便会与学生们签订“学习社区契约”,对师生双方的社区行为进行约定。学生组长是学习社区委员会的委员,定期召开会议对学习情况进行复盘。在学习社区中,师生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递进,自行将“知识的火炬”互相传递。同时,他还通过“微课视频”、中国大学MOOC网的课程平台以及网络互动智慧教室等基于数字技术的教学工具,实现着教学内容的传递。

在金垚的教学中,“变智慧教室为学习乐园”是其关键。他认为,一个好的课堂,不仅需要依靠教师的个人魅力,更要靠学生全身心参与和融入,而老师在这方面的引导则格外重要。

金垚在上课过程中致力于打造一个严肃认真、全情投入,但又无比享受的课堂氛围。所以他的课堂,从来都是热闹活跃的,秩序看似“杂乱无章”,但其实都是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地在进行小组讨论。金垚的课堂也因此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上课的教室空间跳出“严肃、古板”的束缚,成为了一个快乐学习的“沉浸式”乐园。

学生使他更坚定:

被称为好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

性格中的率性和真实,以及活泼的课程氛围,大大拉近了金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同学们将辛苦付出、生动有趣的金老师看作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盏“明灯”。除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会想起找金老师聊一聊,学业、理想、现实、情感、未来……可以说,学生与金垚无话不谈。

“这在同学们看来我是在帮助他们,但其实这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让我充满力量。”金垚觉得像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他更能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存在的意义。

金垚还非常享受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他发现,不管自己之前的情绪是高涨还是低落,但上完一堂课走出教室时,一定是满足且愉悦的。 “课堂一点点热闹起来,我的力气反而越用越多,仿佛学生的目光和语言在对我进行无接触充电。”金垚调侃道。

据了解,此前有一名外专业的学生在修读课程后给金垚写了一封很长的感谢信,字句诚恳真切,这封信和心意也被他一直珍藏着:“同学们称我为好老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他们让我更相信自己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光。”

六年多的教学生涯,不算长但足够珍贵;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细水长流的温情。现在的金垚,从一个“火门儿都没摸到”、对教学方式毫无头绪的新人,成长为一名先进教学理念的创新者、实践者和传播者。他正在一步步地践行着自己心中所坚持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们一同成长、相互成就,向着“理想化”的自己靠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