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扎染师:见证一块布料的“蜕变”墨西哥古代文明展在成都亮相全省首单古树救治保险获理赔企业为员工修好“回家路”警惕求职市场上的陷阱成都落地落实八项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新措施蓉城“美容师”走进绿茵足球场农文旅融合实践 激发乡村新活力小小石榴籽 共筑中国梦提升基层消防力量 结对帮扶出实招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1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04

非遗扎染师:见证一块布料的“蜕变”

记者 张宸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记者(右)体验扎染制作 记者邓孝禹摄

“哇,好漂亮!”6月20日,在自贡丁丁扎染艺术馆,记者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成为扎染师的一日体验中,记者对于自贡“小三绝”之一的国家级非遗自贡扎染,感受得格外深刻。

当天,记者前往丁丁扎染艺术馆,向自贡扎染非遗传扬人丁永超“拜师学艺”。

一走进艺术馆,像是走进了一片隐于市井中的世外桃源。小院内幽静清雅,白墙红瓦与绿意掩映,锦鲤在池塘游曳。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记者见到了气质带有几分随性洒脱的丁老师。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丁老师用“玩”扎染来描述自己的工作:“扎染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时间,最重要的是灵感与创意的捕捉,心之所至,扎染就有无限可能。”他说,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

踏入陈列丁老师作品的展馆前,许多人或许都想象不到,扎染竟然还能呈现出这样的效果。作品突破了传统的蓝白,用精巧的构思、艺术的手法、绚丽的色彩,摹绘出丰富的精神世界。两侧墙上,以扎染呈现的蝴蝶翩然欲飞,色彩与线条配合勾勒出如梦似幻的氛围。抬头看去,展示于天幕的作品,在阳光下有星星点点的光透过布料,像是神秘莫测的星空。

欣赏完美妙的扎染作品,对于接下来的动手操作,记者充满期待。

“扎染,第一个动作是扎,要通过不同的捆扎方式接近想表现的图案,染就是把‘扎’的这个动作显映出来。”在丁老师的教学下,记者用揉扎、折叠两种方式,将手中的白布通过夹板与皮筋固定。

浸泡、脱水、染色、清洗……一个扎染作品的完成,会依次经过多个环节。有趣的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这里还用到洗衣机脱水、微波炉加热,实现了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先染浅色,再染深色,要大胆用色、层层叠加,最后才会出现丰富的色彩。”在染色环节,丁老师提示道。记者从面前的染料瓶里依次取出直黄、直翠兰、棕色等,按照期待的图案,慢慢添加。不知道手中的布料最终会如何蜕变,但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者的期待不断加深,扎染的独特魅力,恰恰在于这种不可预测。

“现在你可以拆开来看看了。”最后一步结束,听到老师的指令,记者迫不及待地将黑乎乎的一团拿在手中,带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小心翼翼取下皮筋与夹板。当作品完全展开,绚烂又柔美的色彩瞬间映入眼帘,这一刻,惊喜的情绪占据了脑海。

“其实扎染并不难,人人都可以学会扎染、爱上扎染,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从中找到自信、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丁老师笑着说,他更希望做一名扎染技艺的传扬者,把“非遗”从束之高阁的传承,变成一种越发普及的生活方式。

随后,丁老师带记者翻阅了一些过去来自职工的扎染作品。在钻研扎染技艺的同时,他与当地工会积极合作,为职工提供培训教学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甚至帮助到一些群众通过掌握这门技术,取得新的收入来源。照片上,职工们手中拿着色彩斑斓的扎染作品,脸上流露出幸福愉悦的笑意。

一天的沉浸式体验结束,记者还有些意犹未尽。在一天的职业体验中,我们感受到扎染令人惊叹的美,近距离接触到这一传统技艺的守护与传扬者,也看到了在扎染师的努力下,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非遗扎染除了在承继历史与习俗的同时,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