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海棠与“放翁花”油气“一生缘”花城的“迎宾橱窗”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3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26

唐宋海棠与“放翁花”

蒋蓝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海棠神姿潇洒,花繁似锦,自古就是雅俗共赏之花,素有“花中神仙”“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之意,又因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用之喻美人等,不一而足。

陆游与海棠

繁花拥簇的金海棠湿地公园  资料图

杜甫草堂内盛开的垂丝海棠

(宋)佚名《海棠蛱蝶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海棠的来历

海棠确实在唐朝才俏丽于官场空间与文人眼目的。算起来,“甘棠”早在《诗经》中亮相,海棠的出场足足晚了一千多年。

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地理学家贾耽(公元729年-805年)为相,著《百花谱》,其中出现了关于“海棠”的最早记载:“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书中还提及“海棠无香,惟蜀中嘉州者有香,其木合抱”“独靖南者有香,故昌州号海棠香国”。此后海棠作为观赏植物的地位与声望日益凸显。唐代诗人贾岛《海棠》诗有“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的佳句,称道成都锦江两岸的海棠花。

在贾耽《百花谱》之前,海棠多用“柰”称呼,之后陆续出现研究海棠的专著《海棠记》和宋朝陈思撰的《海棠谱》(三卷)。

宋朝诗人释惠洪《冷斋夜话》里,提到唐明皇李隆基(公元685年-762年)对海棠的喜爱。我的判断是,鉴于唐朝廷帝王对于海棠的喜爱,广为种植,上行下随,这一植物栽培才逐渐普及于西蜀和江南,到元明清三代,海棠已经成为文人常用的意象,歌咏海棠的诗词可谓汗牛充栋。

“花重锦官城”说的正是海棠

从乾元二年到四川,杜甫寓居五年多,写有大量涉及四川的田园风物诗,古人历来认为,可独独没有一个字涉及海棠花。盛唐时节,不但杜甫未写过海棠花,而且李白、白居易、韩愈、元稹、柳宗元等大诗人也都没有写过。

2020年末,我在锦江石牛堰采访杜甫、苏学专家张志烈教授,对此问题,他对以往的解答不以为然。他以为,这主要是当时成都的社会生态等原因,“一是杜甫写过海棠,失传了;二是那时成都的海棠花并不像木芙蓉、桤木、笼竹、槐树、柏树、荷花等植物那样寻常可见。可以说,海棠在唐代的成都逐渐落地、盛开,才有了宋代海棠的满城辉煌。”

对于这个历史谜案,“失传”说最为著名。陆游在《剑南诗稿》卷三就说过:“老杜不应无海棠诗,意其失传尔。”(见《海棠(范希元园)》诗自注)成都的东城历来盛丽,指的就是“范希元园”,园子的位置在成都东城。园中有晚开的海棠花,恰是陆游说“繁丽一城所无”。杜甫写了近3000首诗,流传下来的仅有1400多首,另外1000多首诗应是失传了。

杜甫《春夜喜雨》写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季。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成都的初春时节,哪里有什么芙蓉花呢?而梅花、梨花、李子花之类,远远达不到“花重”的缤纷繁盛之景象。 所以,陆游《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指出:“成都二月海棠开,锦乡裹城迷巷陌”的繁盛,才应是成都二月海棠的最好写照。

研究者们进一步发现,苹果属的海棠大多都可以“违时开放”,也就是说开花时节可能提前,“花开二度”,甚至“花开三度”都是真实存在的。

有学者认为,杜甫写过海棠还有一个证据,其《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即是他咏西府海棠的诗(《光明日报》2003年5月28日,赵红娟《杜甫没有写过海棠诗吗》)。

横空出世“放翁花”

苏轼著名的《海棠》七绝,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写于黄州。《王直方诗话》指出:“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 土人不知贵。”这说明,那时黄州人还不知道海棠的文化与风韵。

不但苏轼喜海棠,晚清赵熙也是海棠的爱家。其《下里词送杨使君入蜀》描述了晚清的成都市井:青羊一带野人家,稚子茅檐学煮茶。笼竹绿于诸葛庙,海棠红绝放翁花。从此以后,“放翁花”一词从蜀地俏丽而起。

陆游中年到蜀地为官,度过了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由山阴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通判。乾道八年,陆游转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同年正月,陆游前往宣抚使司所在地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二月途经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等地会友、游玩、赏景……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春,陆游被任命为蜀州(今崇州市)通判(副州官)。不久即被调往嘉州(今乐山市)。年底,又被再度调回到蜀州。从54岁始奉诏离蜀东归,其间除半年多时间在陕南作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外,绝大部分时间都于蜀中度过。

陆游一生酷爱海棠,写下了很多描写海棠的诗词。他的《剑南诗稿》,为蜀中风物留下1100多首诗,专咏或兼有海棠的就有40余首。陆游《海棠歌》里有“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之句,其《成都行》里更有“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的描写。

陆游这首《海棠歌》写于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倏忽30多年,时已84岁的他,为追思在蜀中观赏海棠往事而写。陆游46岁入蜀,前后8年的“蜀栈秦关”官宦生涯,留给诗人的记忆是永不磨灭的。海棠成为了他与蜀地联系的纽带,固然是因为“海棠盛于蜀”,但陆游对海棠的偏爱不也正由于从那如火如荼的海棠花,更看到了自己身着戎装、壮怀激烈的豪情。

春残时分,杜鹃的声声啼叫,勾起了诗人对蜀地的无比怀念,对海棠的怀念。在风雨凄清的寒夜,诗人魂牵梦萦,念念不忘的是四川海棠。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体味到诗人对海棠的热爱之情,这感情又是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相关联的,这其中又流动着多少浪漫主义的情思。

时隔30多年,陆游依然记得蜀中的海棠,惦念着蜀中的美景。“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在《海棠歌》的前两句,陆游直接点出了当年北上汉中在南充樊亭欣赏到的海棠花。“当时已谓目未睹”,陆游在诗中表示,南充的海棠花令他惊叹不已。

1911年,学者林山腴创设成都图书馆,出任馆长,种松数十株,号“八十松风馆”。1916年夏秋时节,赵熙应邀到成都,在图书馆与社友诗词唱和,轰动一时。赵熙有《惜秋华·白秋海棠》《薄幸·八十松风馆海棠最胜,吟者多尚白,盖标其好之清也,余有讥焉。补红秋海棠词》二首,足以看出,那时成都的海棠之艳,让老先生不禁为之动了深情。

“海棠香国”今何在

朱自清在1930年4月完成的《看花》里,有一段描述:“我爱繁花老干的杏,临风婀娜的小红桃,贴梗累累如珠的紫荆;但最恋恋的是西府海棠。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艳极了,却没有一丝荡意。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可惜没有趁着月色看过;王鹏运有两句词道:祗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我想月下的海棠花,大约便是这种光景吧。为了海棠,前两天在城里特地冒了大风到中山公园去,看花的人倒也不少。海棠本无香,昔人常以为恨,这里花太繁了,却酝酿出一种淡淡的香气,使人久闻不倦。”(原载1930年5月4日《清华周刊》第33卷第9期“文艺专号”)

朱自清是敏锐的,他提到的北京中山公园里的西府海棠具有香味,不是文学的夸张。

为此我请教过成都市植物园的专家,他们认为,西府海棠和一些北美海棠的确有香味,不过也不是任何状态都会播散香气。一般来讲,开得好的状态下在将近黄昏时分,闻会有明显的清香。

古人称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为“海棠四品”。而西府海棠却是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但海棠虽艳无俗姿,具有独特魅力。清朝苏灵在《盆玩偶录》里,把西府海棠列为“十八学士”之一。

海棠一般有艳无香,其香只在“隐跃之间”,只有少数地方的海棠带浓香,如《广群芳谱》载:“蜀嘉定州海棠有香,独异他处。”可惜的是,乐山境内早已无处可寻其芳踪了。

还是回到唐朝的贾耽《百花谱》。他指出:“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说的是昌州海棠不但独具异香,还有美味“佳果”。至公元1279年,重庆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地。时至今日,大足的海棠花仍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只能归结为独特的水土与季候。(据《成都传》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