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6日推出《嗨!见习生》报道后,收到不少读者的反馈。其中,刚刚毕业的李同学表示,见习政策恰如一座桥梁,连接了校园理论与实际工作。通过见习,让大家有机会亲身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行业的运作模式和职业要求,从而更好地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希望扩大见习岗位的设置,从而更加适配所学的专业。对于见习政策的推广,本报特别邀请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候蔺来谈谈看法。
针对我省当前毕业生见习实习的情况,候蔺谈了自己的看法。
她表示,近年来,在我省一系列就业支持政策的助力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体稳定,呈现出职业选择多样化和留川意向强烈化的积极特征。但也存在创业愿望偏低、就业倾向固化的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及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为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快、稳、准,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就业见习实习,助推毕业生及早进入职场,在这里,候蔺就大力推广落实就业见习政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畅通见习信息渠道,优化宣传举措。以“线上+线下”和“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政策宣传实效。一方面依托官网、校园网、公众号等平台,以文字、图示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见习政策、发布见习公告,并突出就业见习的申请程序、适用对象、实践岗位、支持措施等关键信息;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见习供需双方互动,通过进校园、访单位、专项服务、校企联动等方式强化政策宣传。同时,注重典型示范作用,宣传一批通过见习提升能力、成功就业的事例,树立见习基地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引导更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主动参与见习活动。
二是助推见习双向匹配,强化服务供给。人社、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形成工作合力,增强见习双向对接。一方面明确“见习人员清单”,清晰其基本信息、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和求职意愿,锁定见习对象及其就业诉求,以便定向投送见习信息;另一方面,以“见习人员清单”为基础建立量质并重、需求导向的“见习岗位清单”,这样既能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多元就业需求,还能更好地发挥其所学所长,同时提升见习岗位的吸引力,助推见习双方的精准匹配。
三是统一见习服务平台,提升实施效能。随着见习岗位的募集及服务的升级,海量的信息及服务内容恐影响见习实施效能,应确定全省范围内统一的见习服务平台,集基地申报、岗位查询、政策宣传、岗位申请、数据统计等功能为一体,并同步中国公共招聘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就业在线及各地区就业服务平台等相关网站,推动业务协同及信息共享。这样有利于全面掌握全省见习信息及政策的更替,规范见习服务管理,简化见习服务程序,并形成见习服务长效机制,提升见习组织实施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