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鼻烟壶,相信大家并不会陌生。鼻烟壶顾名思义,就是盛放鼻烟的容器。鼻烟起源于美洲的印第安人部落,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康熙年间,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鼻烟入境。到了乾隆时期,皇帝常以鼻烟赏赐王公大臣,鼻烟逐渐被当时的王公贵族和社会名流认可,吸闻鼻烟渐成风尚,盛放鼻烟的容器也从木匣子变成由琥珀、玛瑙、玉石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小壶。鼻烟壶的制作,还衍生出内画这一艺术门类。如今吸鼻烟的习俗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流传下来。
吴建英在创作 受访者供图
吴建英向外国友人展示内画技艺 受访者供图
吴建英作品《哺育》
“壶”中有乾坤
惊鸿一面巧结缘
在新津老码头的吴建英工作室,记者见到了成都市新津区鼻烟壶内画非遗传承人吴建英。“内画就是用带钩的毛笔伸入鼻烟壶内壁反向作画。”吴建英介绍说:“这个毛笔是我自制的,是狼毫毛笔,瓶子内部也是需要打磨成磨砂的,这样颜料吸附到上面才不会掉色。”
鼻烟壶的壶口直径不到半厘米,约摸只有黄豆大小,壶身多数偏扁,大不过方寸,在壶的内壁作画和题字,难度可想而知。“我们的鼻烟壶,标准的叫258壶,就是厚度2厘米,宽度5厘米,高度8厘米, 这个尺寸是为了方便放在手心里把玩。”
说着,吴建英拿起一件未完成的作品演示了起来,她熟练地拿起特制的带钩毛笔,蘸取颜料,深入壶里。随着她手腕的摆动,鼻烟壶内部的图案也逐渐显现出来:“笔深入壶里是看不到笔尖的,就像盲画一样,全靠手的感觉作画。”
吴建英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时还经常借来美术老师的画册,临摹画册上的名作。而她和内画的缘分则源自16岁时一个偶然的机遇:“那时我去河北探望姑姑,和姑姑逛街时,就看到一个内画展,当时我只知道在纸上画画,我心里就想画画还要分内外吗?”
带着好奇,吴建英走进了展厅。“我看到一个小姐姐拿着一支带钩的笔,伸进很小的空间里反向作画,她运笔自如,我觉得很神奇,就想去学习这门技术。”巧的是,河北就有专门教授内画技艺的学校,吴建英便下定决心学习内画。
2001年,吴建英从艺术学校毕业,因为技艺出众,她的作品受到了内画大师张铁山的认可。于是,她拜入张铁山门下,并前往西安张铁山创办的秦派内画艺术研究院继续深造。
张铁山43岁时就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我国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之一。秦派是张铁山大师创立的内画艺术新派,秦派内画鼻烟壶以润、透、精、雅的特点著称。
在秦派内画艺术研究院研习的时期也是吴建英内画技艺飞速精进的关键时期, 那段时间里吴建英不仅要跟着老师学习,还要每天到酒店大堂作画。
“西安作为古都,来旅游的外宾多,他们对我们这种传统的手工艺都很好奇、很惊讶,也非常喜欢,不仅买成品,还找我定做,每天可以接到很多订单。”大量的订单给了她大量练习的机会,渐渐地,吴建英从学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画师,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艺术舞台。
坚持“守”艺显初心
命运的际遇有时就是这么玄妙,西安不仅让吴建英收获了更为精湛的内画技艺,也让她收获了改变一生的美丽爱情---吴建英和丈夫相遇了。
2007年,吴建英拜别老师,跟随丈夫回新津定居。但当时,鼻烟壶在成都还缺少市场,吴建英只好一边上班,一边坚持练习内画:“我从没想过要放弃,内画对手腕运笔的技法要求很高,需要勤加练习,长期不练手会抖,那时我每天下班都会回家练习。”
吴建英的坚持不仅仅在于对内画技艺的更高追求,也在于对壶身材质的更高要求:“我的鼻烟壶壶身材料只有天然水晶和人造水晶两种:人造水晶相比普通玻璃密度更高,切割的反光面也更透亮;天然水晶也是需要符合创作的要求,壶身材料和内画是相辅相成的。材料都是我一个个去外地挑回来的,省内目前没有做壶身的手艺人。”
就这样,凭借绝不放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内画这门手艺被吴建英坚持了下来。至今,距离16岁时的惊鸿一面已有27年了。
“壶”中天地有乾坤
2017年吴建英创办了自己的内画工作室。“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手工艺了,在成都喜欢内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就决定辞职,专门画内画。”吴建英说。
在吴建英的工作室,可以看到无数题材多样、画风各异的内画作品。既可描绘微如毛发的精细,也能展现山川湖海的意境,这正是鼻烟壶内画的精妙之处。“我这里的作品有工笔画风格的,也有写意风格的,任何风格和题材我都在行。”近30年的内画功底给了吴建英底气:“现在需要思考的就是怎样把水晶的天然纹路和人文的绘画创作结合起来,让两者更相得益彰。”说着,吴建英小心翼翼地拿出她珍藏的鼻烟壶作品《哺育》,作品描绘的是鸟妈妈投喂雏鸟的情景。“这是用天然发晶做的,里面的发丝是褐色的,像干草一样,适合当作鸟窝。”鸟窝里,鸟妈妈衔着虫子,准备给一旁张着大嘴“嗷嗷待哺”的雏鸟喂食。
“还有这个作品,它的材质是玛瑙,它天然的纹路很适合创作有西域风情的作品,我就在中间画了骆驼,整个画面就是阳光下的沙漠骆驼。”吴建英指着鼻烟壶里的红色和黄色介绍道。玛瑙天然的红、黄两色组成了太阳照耀下的沙漠,沙漠里,骆驼客正牵着他的驼队赶路。
摆件作品 《金玉满堂》 描绘的则是金鱼在池塘里畅游的景象,水晶里包裹的矿物自然而然地形成图景里的水草和水波。 吴建英把作品从底座上取下来,翻过来说:“这个作品保持了石头天然的纹理,从底部掏孔, 画笔从底部伸进去反向作画。”
创新传承焕生机
随着吴建英在川内的名气越来越大,各种文化活动也“找上了门”。去年,应成都市非遗中心的邀请,吴建英代表四川非遗去匈牙利作文化交流,“两天的活动,我们带去的作品一天就销售完了。”吴建英自豪地说,眼中散发着光彩:“每天都有上万人挤到我们内画展台,看我们的展品。4米宽的展台,人多时挤都挤不进来,很多人都在感叹中国手工艺的精妙。”北京、杭州、西安、迪拜…… 通过自己的努力,吴建英把她的内画作品带到了多个地区。
为让鼻烟壶内画技艺被更多人看到,吴建英不仅仅只局限在鼻烟壶内部作画,她的绘画范围拓展到笔筒、水杯、摆件、耳环等多种器物上,在绘画的题材上也不断推陈出新,年轻人喜欢的动漫题材,她也信手拈来。
“现在的青少年很喜欢二次元动画,我就创作一些热门影视和动漫题材的作品,在活动中可以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关注。”吴建英说。
“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学生培养出来,让她们能通过这门手艺就业创收,同时也把内画这门技艺宣传出去。”上课是吴建英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她在高中开设内画兴趣班、到职高教授内画选修课,还走进社区开办内画培训班。吴建英忙并快乐着:“我的愿望就是把这门手艺在四川传下去,我师傅可以创立‘秦’派,我也可以创立自己的‘川’派,让更多人认识到、学习到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