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与学校大运会志愿服务工作队成员合影
梁勇(左一)参加外语教学研讨活动 西华大学供图
梁勇在学院外语风采大赛现场进行点评
有这样一位老师,博学而开阔、执着而不固守,《大学英语》《翻译概论》是他的主讲课程。语言教学中,他会通中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翻译中,他用心用情,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他,是学生们心中的“宝藏老师”,是中国典籍翻译研究的新生力量,他就是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梁勇。
热爱使人闪闪发光
梁勇对不同语言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他高中毕业时选择报考英语这一语言学专业,本科毕业后选择从事外语教学,硕士、博士学习阶段和毕业后工作期间以语言教学、典籍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作为教学工作和科研方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在企业和培训机构工作的他,七年前,为提高自己的外语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决心辞职,赴西南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梁勇选择了到西华大学工作。在这里,他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与学校的文化理念高度契合,开展工作得心应手。秉承“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教育宗旨,梁勇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与当前最新教学理念融会贯通,应用在外语教学实践与译介学研究中。
梁勇表示,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承担起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他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中国优秀文化与大学英语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双语思维,增强文化比较意识,强化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梁勇先后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教学大赛四川省决赛一等奖、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成为了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教育是“点燃一把火”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执教过程中,梁勇认为,自己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爱与热情”。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浅出地传授课程理论知识,他花了不少工夫来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还时常去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课堂上旁听,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师能力培训,锻炼自己的课堂表达;同时,他也编写了一些专业书籍,逐渐掌握了专业著作的编写逻辑,使得自己能以更加体系化的方式来规划课程,也让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需求。
课堂之外,梁勇时刻提醒自己要走近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大学阶段生活和学习的过渡。在生活上,帮助同学们成长为能够独立规划自己的生活,善于沟通交流的成年人;在学习上,帮助同学们从高中阶段以成绩为指向的英语学习转变为以兴趣为导向的主动学习。
为此,梁勇对阅读课进行了精心策划,每一堂课都会在详细讲解阅读中的重点单词、课本知识之外,拓展扩充相关知识。课堂上,他随时关注着学生的理解、专注和吸收情况,不时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随机提问或交流探讨。在了解到学生的兴趣志向后,他会主动分享阅读书目、推荐学习软件、英文网站,提供各类比赛、实践项目报名信息以及学长学姐们的成长之路供大家借鉴。
在同学们心里,梁勇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勤学好思的好老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大家长”。“在了解到我要考研后,梁老师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还分享了各大院校的录取线等信息。在梁老师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很多自己在网上很难查到的资料。”2021级英语专业2班学生王玉婧说。
梁勇的教学强调学生以学习为中心,同时要求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调研。“梁老师十分重视扩充我们的眼界,更新专业动态。从任务书、开题报告、英文目录到撰写论文等,梁老师的修改小到标点符号,这让我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做到了稳扎稳打。”2020级翻译专业2班学生范梦玲谈道。
正是这样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和温润儒雅的人格魅力,让梁勇广受同学们喜爱,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学习外语的兴趣。
与时俱进 创精品课程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梁勇一直在思考如何建设精品课程,形成典型案例。
课堂上,他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常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他还关注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课上设计并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课后,再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精品课程的设计和打造过程中,梁勇尤其关注如何扩充学生的眼界。为此,他经常查阅最新文献,了解学科前沿,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比较文学基础使梁勇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的教学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并给出了“Chinese heart”和“Global mind”两个关键词。
“学生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梁勇一直致力于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翻译研究。就翻译学课程而言,他认为,只有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并培养学生全球化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顺利完成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未来才能在从事翻译工作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奔赴更为广阔的翻译天地
“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是梁勇的座右铭。选择从事多语言交叉的学科研究,不仅与他的专业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在梁勇看来,相较于纯粹的学科研究,翻译学这种多学科参与的研究既富有挑战又不失乐趣。与此同时,梁勇还非常注重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备受瞩目的2023年成都大运会上,他作为大运会国际传播处志愿者参与交流翻译。“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们从彼此陌生到一起健身运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有汗水、更有收获。不仅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践行了在交流中传播中国文化,也为未来参与从事多语言国际交流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梁勇说。
外语学习需要积跬步而至千里。谈及如何建设好新时代的翻译课程,梁勇说:“翻译课程要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汲取中外优秀文化的精神营养,从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入手。”他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翻译课程教师,自己深感责任重大。
提及当前高校老师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时,梁勇认为:“生活和工作也要做到张弛有度,要做到在适度的压力下保持良好的状态。”在二者关系的平衡上,梁勇建议将事情分为三类:最紧迫的事、最重要的事和长期的事---最紧迫的事要做好时间预留、最重要的事要经过深思熟虑并花心思打磨、长期的事要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教育于他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精神的传承。未来,梁勇希望能够将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训融入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当中,将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西华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