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阵地混撒拉新农人服务驿站开展芒果种植技术培训
红旗村红旗先锋新农人服务驿站正在开展农特产品网络直播带货
深秋十月,仁和区乡村大地一派丰收景象。一个个农业基地,瓜果飘香;一处处农村社区,和谐安康;一群群新农人,笑容扑面,村民幸福生活的共富愿景正在逐步呈现。
“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都在向着美好发展,这离不开咱们工会‘娘家人’的辛勤付出。”说起对当下的感受,混撒拉村新农人袁荣十分激动。
同样的感受,远不止混撒拉村。在迤沙拉村、在红旗村,在仁和新农村的每个角落,一谈起新农人的共富愿景,人们对村工联会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将工会组织建设向农村延伸,工会品牌活动向产业延伸,工会服务内容向新农人延伸是仁和区总工会助推实现共富愿景一以贯之的法宝,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更是工会组织奋勇前行的持久动力。
走进仁和区,让我们去探寻“三个延伸”背后的精彩故事,让我们去领略“工”力量绘就的乡村共富新画卷。
推进组织建设向农村延伸 下好助推共同富裕“先手棋”
“助推实现共富愿景,组织基础最关键。”望着办公桌上几经修改定稿的调研报告,仁和区总工会领导说出了自己深思已久的观点。
这观点,源自对《攀枝花市仁和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深层次把握,源自对仁和农村实际情况的深层次调查。
在去年初,仁和区总工会组建专班,对全区13个乡镇60个村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在充分了解各村产业状况、项目规划、发展前景、从业类别、就业人数等基础情况后,按照纵横交织、覆盖广泛的工会组织体系原则,选取混撒拉村、迤沙拉村、红旗村3个群众基础好、产业有亮点、具备阵地建设基础条件的村,率先在全省先行先试建设了村工联会。
为此,在工会助推共富的宏大棋盘上,落下了最为关键的棋子---以村级工联会建设为抓手,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向农村延伸。
明确组织构架,选配机构人员,规范建会入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仁和区《新农人服务驿站管理制度》《新农人服务驿站服务内容》《农业劳模工作室管理制度》等制度全新出台,3个示范村工会组织建设高标准推进。
示范村工联会充分利用村民大会、赶集日、研学游等人员集中的机会,以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动员,全方位宣传困难帮扶、金秋助学、技术培训、就业指导等建会入会的十大好处,让新农人了解工会、感知工会、走近工会、融入工会,3个示范村先后规范吸纳辖区农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家乐、民宿、网络带货主播等农村从业人员共500余人入会。
为让广大新农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畅享“娘家人”的专属服务,仁和区锁定村委会所在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人数相对集中的区域,在整合既有资源的基础上,仅仅28天时间,就在混撒拉村率先建起首个新农人驿站“混撒拉新农人服务驿站”,随后“红旗先锋新农人服务驿站”“俚颇彝家港湾”相继建成。
“服务驿站里,休息、饮水、充电、就业咨询、技术培训等配套功能齐全,让我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便捷。”混撒拉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监事彭国翠高兴地说。
便捷不止于生活。为打造“姓农、为农”服务驿站,仁和区总工会注重发挥大龙潭乡辖区2名全国农业劳模、多名市区级农业劳模和“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带动作用,创新建立全市首家“农业劳模工作室”,形成以服务驿站为支撑、以农业劳模工作室为特色的服务矩阵。
推进特色服务向产业延伸 激发助推共同富裕“新动力”
阵地建设是基础,服务内容是核心。
在最大半径满足辖区农民工、货车司机、民宿客栈服务人员等新农人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日常休息、充电、饮水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仁和区依托服务驿站和农业劳模工作室等阵地,不断推出特色助农服务,彰显“工”字亮点。
11月8日,混撒拉村新农人服务驿站里新农人齐聚一堂。
“解决大量上市时我们村芒果价格上不去的问题,关键是一要更新芒果品种,二要强化新管理,三要注重新营销,四要有新品种作替补……”正在进行技术培训的,是早在2006年就获得国家科技部“星火科技二传手”荣誉称号、全国劳模、混撒拉村原党总支书记李德。35年的不懈努力,混撒拉村芒果占地面积已达到2万亩,每年芒果产量1.5万吨,产值6500万元,拥有“攀西芒果第一村”“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全省首批试点零碳村庄”“攀枝花市乡村振兴零碳村”等诸多殊荣。
推进产业提档升级,成为摆在刚刚成立的混撒拉村工联会面前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请来专家授课,邀请科技工作者现场指导,“既要提升素质,更要开阔视野。”混撒拉村工联会负责人邹胜洪说,“这四个新,既是现实经验总结,也是未来发展方向。这样的培训,我们将坚定不移长期办下去。”
类似的为农服务,在仁和大地已成特色。
在“红旗先锋新农人服务驿站”,区总工会以“不输一口气,努力争红旗”的红旗精神打造了专属网红直播间和农特产品、文创产品展示区等,在满足为农服务的同时,也为来参观农文旅综合体和三线建设教育实践研学的游客提供文化宣传、农文特色产品推广等特色服务。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村的“俚颇彝家港湾”驿站除了为广大新农人提供常规服务的同时也为广大游客提供暖心服务和俚颇彝家文创产品展览,在旅游景区里工会阵地由“会员专享”变为“全民共享”,让驿站更具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真正成为新农人会员的第二个“家”。
针对辖区内新农人在发展农家乐、民宿中对厨艺、服务提升等需求越来越大的实际,工会及时组织开展厨师和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参加了区总工会组织的两期烹饪技术培训,我现在的厨艺有了明显提升,客人对我做的饭菜大加赞赏。国庆期间,我家天天爆满。”民宿厨师纳荣燕介绍说。
与此同时,仁和区总工会联动人社、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共同培育致富带头人23名、吸引返乡创业青年53名、吸引具有产业经营丰富经验的新农人11名。充分整合资源,借助财政资金、金融授信和企业投资,吸引资金1.6亿元,积极引导打造研学基地、休闲游营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夯实共富基础。
开展“签约律师蹲点活动”和设立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流动站,是仁和在新农人驿站开展的又一项创新服务。仁和区总工会将蹲点律师的联系方式在站点进行公告,在阵地设立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流动站,让新农人有需求能找到、能服务,切实打通新农人劳动争议调解诉求的“最后一公里”。有了签约律师和多元调解室的助力,新农人们在法律维权服务、法律宣传等方面得到精准服务,有效推动了农民工权益纠纷调处高效有力。截至目前,已开展法律维权、法律宣传、创业指导等蹲点服务活动10场,服务新农人300余人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村级工会阵地的特色活动,让更多新农人享受到共富品质的全新生活。
推进品牌活动向新农人延伸 当好助推共同富裕“贴心人”
“亲,仁和气候温暖,土质肥沃,这里的芒果个大肉厚,汁多糯软,味道甘甜……”每到芒果成熟季,在“红旗先锋新农人服务驿站”直播间,网红主播刘志鹏的直播带货总能吸引上万粉丝。
“今年,通过直播活动帮助农户销售芒果、核桃、桂圆、玉米、沃柑、香米等10余种地方农特产品,销售额达30万元。”仁和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是仁和区运用线上平台,联合区邮政开展“川工代川货·助力乡村振兴”直播带货活动,将工会品牌活动向群众延伸的真实写照。
在开展工会工作的同时不断探索品牌活动,着力打造充满温暖、关爱的服务职工群众新场景,也是工会助推共富的重要抓手。在这两年的寒暑假期间,仁和区总工会积极指导各村工联会,充分利用新农人服务驿站的阵地资源,主动联系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在驿站开展“快乐成长·爱心托管”活动,200余名乡村萌娃也像城里孩子一样有了一个快乐丰富的假期,此项活动既解决了新农人们芒果冬管、夏季农忙的后顾之忧,又让乡村萌娃在假期有所收获,工会“娘家人”的贴心服务赢得新农人们纷纷点赞。
为助推实现共富愿景,仁和区总工会坚持把各类品牌活动融入乡村振兴各环节,打响品牌助推共富组合拳。
彰显“四季送”品牌效应。积极筹集资金开展慰问关爱行动,采购区域内特色农产品作为一线职工的送温暖慰问品,有效促进了地方农特产品的宣传促销。
释放政策叠加效应。在职工游园等工会活动中,全面落实省总工会制定的“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18条措施,以购买农特产品作为活动奖品或发放农特产品促销劵等方式,不断活跃城乡消费。
放大普惠项目效应。整合工会、社会和商家资源,开展一元洗车、一元观影、一元游泳、会员就医、普惠阅读、团购房、疫特贷金融服务、职工私家车团购保险等系列普惠项目,不断拓展“普惠服务圈”。推出“康养+旅游”普惠品牌项目,将区域内42家优质农家乐、民宿纳入普惠商家,将城市中心区和辖区重点企业东创仁和悦光岛内的特色餐饮商家纳入普惠活动,形成支持文旅产业促进服务消费的良性互动。截至目前,吸引全市职工会员到仁和文旅消费数万人次,助力乡村农家乐、民宿、特色餐饮消费额突破600万元。
自“工会进村”工作推进以来,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仁和区总工会严格对村级工会的建会入口把关,避免出现空壳工会。全区60个行政村现已有37个村、社区成立工会组织,吸纳新农人、职工会员累计5700人。已开展新农人农技培训、法律宣传、劳动争议调解、健康体检、电商直播培训、就业咨询、爱心托管、送文艺下基层等“订单式”“定向化”服务活动50余场次,服务新农人2500余名,通过村级工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实现了农村劳动者从“流入”到“融入”、从“客人”到“主人”的角色转换,让更多的新农人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变成“共富品质生活圈”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