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灯影中 人间烟火气乡村里的“盆景师”成都世运会大篷车巡游亮相乐山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3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29

朦胧灯影中 人间烟火气

——体验“成都皮影戏” 

实习记者 谭悦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1月22日,小雪节气,成都气温骤降,走出室外,是止不住的寒意。

下午1时,记者在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锦羊社区的青年职工活动现场,见到了成都皮影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军。他此次是受邀为锦羊社区的职工、居民表演皮影戏。

此时,离活动开始还有1小时,周军正忙着为接下来的演出做准备。他熟练地从身旁的箱子里拿出所需的物品,摆道具、搭影窗、挂照灯,皆由他一人完成。他告诉记者,一直都是他一个人完成演出的所有流程。记者注意到,他的箱子尺寸不小,里面装满了各种演出道具,有影偶、背景图、影窗、照灯,甚至连音响都有。周军说这个箱子有40公斤重,每次演出他都带着,这是他“吃饭”的家伙事儿,靠着箱子里的“宝贝”,他每年要演出一二百场。

周军正在演出

周军正在雕刻皮影

周军制作皮影用的刻刀

老手艺走出新路子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一口唱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就是皮影戏。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是十分受百姓欢迎的民间娱乐项目。成都百姓更是有“午看木肘肘(木偶),晚看皮灯影儿”一说。

现年52岁的周军,11岁时起就开始接触皮影,和大多数皮影艺人一样,他的皮影表演属于承袭祖业。周军的祖父就是皮影艺人,靠表演皮影讨生活,“在我11岁的时候,父亲给我看了一个老旧的大箱子,里面整整一箱都是皮影,是我爷爷传下来的。”到周军父亲这一辈,就不再把皮影表演当作事业了。后来,周军在哥哥周伟的带动下重拾家传手艺,既坚持传统又不断创新,在一场场的表演中,周军也成为成都小有名气的“周皮影”。“我现在除了偶尔进校园表演,主要是靠接商演维持生活,通过非遗中心的宣传和群众的口口相传,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像今天的演出,就是社区看到我在其他地方表演后找到我的。”

手忙脚乱的“互动表演”

“这就是传说中的文曲星,文曲星有一只笔特别厉害,是玉皇大帝所赐,掌管人间的科举,被这支笔点中的朋友,能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拔得头筹,成为状元。”经过水袖舞和关羽斩蔡阳等传统皮影节目的预热后,周军拿着影偶,走到观众中间来了场互动,“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必定高中,想被魁星点中的朋友请举手。”此话一出,瞬间将现场气氛点燃,在场观众纷纷举起手,周军更是有求必应,走到每位举手的观众面前,将“文曲星”的手点在他们的头上。

作为成都皮影传承人,周军的表演还吸收了川剧的绝活---变脸,即通过影偶来呈现变脸绝技,周军说:“变脸影偶利用的是活页技术,是我从川大博物馆里学到的,回家就跟着做了出来。现目前,成都可能就我一个人会做。”影偶在周军的操作下,动作娴熟地变换着各种形象。观众们看戏需要目不转睛,一走神,可能会错过霎那时的精彩。

周军的演出,不只让观众坐着看,还会让观众走到台前幕后,体验皮影表演的乐趣。这不,到了观众体验环节,需从在场的观众中选出三位,分角色表演,经过激烈的“角逐”,记者成为三位幸运儿中的一位。

本次要表演的是,国宝大熊猫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智斗猛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周军自编自导的,专供在场观众体验皮影表演。记者被安排扮演大熊猫, 熊猫的各个关节由绳子串联,需用两只手操纵三个竹竿以控制熊猫影偶。两只手控制三个杆子,作为第一次接触皮影表演的新人,忙乱程度可想而知。“专业的皮影艺人,可以一个人控制两个,甚至四个影偶。”周军说。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熊猫或需直立前肢向猛虎示威,或需快速前进向猛虎发起猛攻,或需将身体蜷缩成球躲避攻击……故事逐渐到达高潮,记者和另两名观众也愈发手忙脚乱,不是进错场次,就是动错关节,动作很不协调。终于,在观众的一片欢声笑语中,三位幸运儿结束了当天的表演。

手艺人也是“守”艺人

除了表演,周军还是成都为数不多会制作皮影的人:“我是做传统皮影的,制作成都皮影,首先要学习川剧,成都皮影的剧目、人物,主要源自川剧。”周军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影偶向记者科普:“这个影偶是《白蛇传》中的小青。”正当记者疑惑时,周军进一步解释道:“川剧《白蛇传》中,小青就是个男子。再比如,刚刚的文曲星,他是星官头,赤眉、赤髯,身着紫袍,因为紫色代表神仙,做皮影需要了解民俗文化。”

据周军介绍,成都皮影的戏来源于川剧,影来源陕西,但与陕西皮影不同,成都的影偶体型大,一般在40至50厘米,且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线条优美,衣服头饰精致,色彩搭配赏心悦目。清代周询在其《芙蓉话旧录》中记载:灯影戏各省多有,然无如成都之精备者。

带着对成都皮影的向往,记者也跟着周军,体验了一把皮影雕刻。周军手中的刻刀在画有图案的牛皮上任意“游走”,刻出他想要的线条,很是轻松。记者见状,也跃跃欲试,拿起刻刀就在牛皮上刻了起来,一下、两下……正当记者感叹,雕刻皮影竟如此简单时,周军立即纠正道:“这种雕刻手法不对。正确的手法是用中指压住刻刀,通过另一只手移动牛皮来完成皮影的雕刻。”记者随即按照周军的指导改正手法,用中指压住刻刀,可在另一只手上的牛皮却怎么也推不动。大冬天里,雕刻才刚刚开始,记者就背心冒汗。一边刻不动,便换另一边,不一会儿,牛皮就被记者的刻刀“无情”捅出一个又一个眼儿。记者每落一刀,周军都反复提醒:“小心、小心……”看着被刻得“千疮百孔”的牛皮,记者只好找周军求助。回到周军手上的刻刀却变得“十分听话”,不一会儿就刻出想要的图案。周军说:“制作皮影,雕刻这一步是最难的,很多想学习皮影制作的人,都是卡在雕刻这一步,怎么也练不好,最后就放弃了。”

看着简单,做起来难,这就是记者学习表演和制作皮影最深的感悟。每一项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传承人苦心孤诣的坚持,绝非一日之功。周军说:“现在年轻人能沉下心学习皮影这门传统技艺的不多,我希望通过每一场的演出,让更多的人爱上皮影,学习皮影,我也乐意收徒,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成都皮影一代代传下去。”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