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灯影中 人间烟火气乡村里的“盆景师”成都世运会大篷车巡游亮相乐山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30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29

乡村里的“盆景师”

邹世进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包维平给盆景修枝

镇园之宝“迎客松”

包维平创作的盆景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五里社区,有一片被竹林环绕的农家小院。穿过细竹束笼的拱门,里面别有洞天,整个小院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盆景。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为树桩盆景修枝,其专注的神态,犹如在精心照料一件心爱的宝贝。

他叫包维平,今年59岁。这些盆景既是他精心创作的艺术品,也是他维持生计的产业。今天,就来讲讲这位立足于乡村、自学成才的盆景师的追梦故事。

自学盆栽 初见成效

包维平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初中毕业后,他回乡务农。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他除了和家人一起种庄稼外,还搞起了经济作物,栽种过食用菌和果树,但都因经验不足而以失败告终。

“小包,你做的这些项目成本投入都很大,一旦失败对你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你不如搞花卉盆栽,那样投入小,即使失败了也不会伤筋动骨。”一位长辈对他说道。20岁出头的包维平听从了这位叔叔的建议,找了一些有关盆栽技术方面的书来学习,当觉得时机成熟后,就向父亲要了100元钱当作本金,到成都青龙场市场上买了10多个花盆和一些兰草苗,尝试着栽种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10多个盆栽长势喜人,摆在院里,很招人喜欢。

当时,有一个新装修的大餐厅需要花卉盆栽用以装饰,经人介绍找到了包维平。“你的这些盆栽都很好,我们全要了。你报个价嘛,需要多少钱?”餐厅的工作人员问道。包维平因不懂行情,不好报价,怕报高了人家不要,报低了自己又吃亏。他只好说:“反正是我自己随便弄的,你们看着随便给吧。”最后,餐厅工作人员以700元的价格把他的这10多盆兰草都收购了。当时,他父亲每月的工资也就是50多元钱,他的一盆兰草就比父亲的工资都要高了。包维平有些喜出望外,觉得搞盆栽大有希望,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收益,这更坚定了他学习、钻研盆景的决心。

培育盆景  不怕辛劳

虽然包维平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喜欢攻读有关盆景方面的书籍,只要知道哪里有盆景技术的书刊后,他想方设法都要买来或借来看。没有美术基础的他,硬是拿起铅笔学画盆景草图。通过多年的学习、钻研,包维平对种植、培育盆景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他会根据树桩的自然生长形态,通过修枝、浇水、施肥等措施,培育出一个个富有生机的盆景来。除了培育树桩盆景,他还钻研、雕凿出山水盆景,将捡来的沙石摆出奇峰异石,点缀一些小桥、花草,形成方寸间的奇特景观。

20世纪90年代,包维平基本上都是自己跑到周边的山上去挖那些没人要的小树桩,只要听说哪里有树桩,他都要去采集。有一天,他听说金堂与中江交界的山上,有一些小树桩,他当即决定要去采集。第二天天不见亮,包维平就起床了,他揣了几个煮鸡蛋,带着一个水杯,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就往目的地出发。他骑行了40多公里路,快到中午才到了山中。他将自行车寄存在山下的幺店子里,自己背着背篼往山里走去,一路上,他走走停停,认真观察山中那些形状奇特的小树桩。当他挖了几株树桩,正准备往回走时,突然看见对面的山崖边有一株低矮的“平兰花”树桩很是好看。

“如果把它挖回去,制作出盆景,就有点像泰山迎客松的感觉。”包维平心里想着。

然而,他环顾了四周后发现,对面的山崖看似很近,但真要过去,却要绕好几座山,来回路程就走远了。他在心里犹豫了一阵后,背着背篼朝对面山走去,足足走了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了那株理想的树桩。当他不顾危险最终挖到那株树桩后,高兴得瘫坐在山地上,细细观赏桩头,心中的喜悦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得到。这件“宝贝”一直珍藏在家中,成为他的镇园之宝。

创作盆景 让作品走进千家万户

经过多年的学习、钻研,包维平制作的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他的这些作品,不仅走进普通百姓家,也摆放在高档园林、酒店中,备受观者的赞赏。

一些园林和酒店,专程来请包维平去现场制作大型山水景观。每遇这样的工程,他都会到石材市场去选购材料,带上自己的工具,驻扎在现场,精心构思,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山水作品。他说:“每次创作,我都会事先勾画出草图,然后按图施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请包维平去制作大型山水景观的单位也多了起来。他说,外出制作山水景观,既能增加收入,还能收获成就感。

他的那座祖宅院落成了他的盆景展示园,一亩多宽的院坝摆满了大大小小,制作时间不等的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其中,他的那盆镇园之宝“迎客松”已经长到了近1米高了,枝繁叶茂,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生机盎然。懂行的朋友,来园里参观,一眼就能认出那件盆景是个宝贝。有一位从青海来的客人出价20万元,想买他的那盆“迎客松”,但包维平舍不得卖。他说,那件作品就像他培养了30多岁的孩子,成了他的精神寄托,是不会出售的。后来,那位客人,只好退而求其次,买走了与“迎客松”同一时期的另一株“平兰花”盆景。

除了商家、单位等的盆景需求,包维平也很注重普通家庭的盆景需要,用假山石、朽木、青苔等材料,制作成小型的山水盆景,拿到花鸟市场去售卖,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更有爱好者跑到他家里的盆景园里选购,大家都对他独特的盆景造型给予极大的好评。

他说:“艺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培育盆景已经是我的精神寄托。我制作的盆景能够美化环境,给主家的院落和景区增添一些活力,也算是为环境作出点贡献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