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美味---柴火鸡 图据网络
多年之前,柴火鸡一时间风靡绵竹年画村、棚花村、清泉村和云盖村等沿山旅游景区及城郊农家乐。
对农家乐老板而言,做柴火鸡并不复杂,就是烧鸡贴馍馍,只不过就餐环境变得更加“粗犷”而已。找泥瓦匠把灶砌好,配以粗加工的条凳。同时把厨师培训好,掌握好火候就可以了。关键是要储备大量的农家跑山鸡,要么自己饲养,要么有购买渠道。是不是跑山鸡,那些挑嘴的食客们挑一块鸡肉一尝就知。自此,柴火鸡成了绵竹农家乐点单率最高的菜品。多年过去,这股吃柴火鸡的风潮仍方兴未艾。
所谓柴火鸡,就是以农家散养土鸡和秘制配方为原料,以土灶、柴火为工具烹饪出来的鸡。食材为原生态、接地气的,开锅后色泽红亮、油润,味辣鲜香,鸡肉糯而不柴,肥而不腻,柔香滋润,素菜入味。
柴火鸡以桌为灶,一口大油锅,安置在桌子中间,下面的木材熊熊燃烧,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厨师熟练地在锅中下菜油,油热后下大块鸡肉,炒至金黄再下豆瓣、香料、土豆或四季豆等配料。先经过猛火爆炒,然后用文火微炖而成。最关键的是,在铁锅周边还要贴上锅边馍馍。柴火鸡烧的是柴火,但所有的烟经过地下烟道,从烟囱处排走,让炒制现场不至于烟雾缭绕。
这些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年画村内的多家农家乐品尝过柴火鸡。而现在,绵竹市区里也开了柴火鸡店。为了吸引顾客,商家们更是各显神通:有的在价格上打折,有的在配菜上变花样,有的则延长了营业时间。
当所有灶台上都开始烧菜时,当每口锅前的厨师都在用锅铲努力翻炒时,那些孩子都兴奋地叫起来。别说孩子们,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也觉得特别新鲜。
品尝柴火鸡的过程中,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亲手和面,然后贴锅边馍馍,其形状有的像太阳,有的像月亮。灭火,让柴火的余热慢慢烹煮,整个农家乐坝子里都充斥着烧鸡的香味。揭开锅盖,锅边馍馍已经变得酥脆。服务员用抹布擦干净灶台,招呼大家围灶而坐,举箸就食。孩子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此外,商家还会在灶膛里烤红薯或者土豆,让孩子们体验父辈们的儿时记忆。如此一来,一下子就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
柴火鸡的口味当然没话说,地道的川菜味道,软糯酥香,而且更加入味。锅边馍馍又脆又香,特别是靠近菜汤的部分,更加好吃。锅边馍馍,顾名思义,就是贴在柴火灶锅边上,一面是焦黄的硬壳,另一面呈面黄色,有些上面还可看到主妇们贴馍馍时按压的指印。这种流行于绵竹乡村的家常面食,是我们小时候的最爱。20世纪80年代初,母亲用大米混搭着面粉、蔬菜给我们做饭。那时,锅边馍馍和菜干饭就是我们的主食。锅边馍馍金黄金黄的,一面香脆,咬得嘎嘣嘎嘣响,一面松软如馒头一样。如果把锅边馍馍掰开,往里面放上香辣酱或者泡菜丝,那又是另一番风味。其实所谓美食,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记忆中,关键看你是否愿意把它们发掘出来。柴火鸡能够长盛不衰,道理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