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味食材,谁都能报出几种自己吃过的鱼的名字。食鱼,人生之乐也。在厨房指挥各种调料,烹饪出不同口味的鱼,又一乐也。
“妈妈,我想吃鱼了。”女儿娇嗔一句,我立即安排。我们家里人均爱吃鱼,口味却各不相同。老妈喜清淡,婆婆妈好辛辣,先生与女儿倒不挑食,每次煮鱼,两位妈妈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对象。
走进菜市场,我便径直来到售卖鱼的摊位前,仔细挑选起来。一条半公斤左右重的鲈鱼,那是给老妈准备的;一条2公斤多的花鲢,这是家人的偏爱。生姜、大蒜、大葱、芹菜、豆腐等配料也一并采购到位,打道回府。
对一个有多年厨龄的人来说,清蒸鲈鱼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把处理好的鲈鱼洗净,背腹均匀划几刀,先腌制10分钟再蒸10分钟,倒掉汁水,扔掉去味的姜葱片,把切好的姜葱丝、红椒丝整整齐齐放在鱼面上,热油一浇,再浇上事先弄好的灵魂料汁,色香味俱全。
至于花鲢鱼,一家人最喜欢吃的就是泡菜鱼味道了。不过,火候、用料都是技术活。泡菜必须是自己家里的酸菜坛子里泡了半年以上的生姜、辣椒、萝卜。用些许肥肉熬出油,再倒入本地产的纯菜油烧至六成热,撒下一把新鲜的花椒、倒入切好的泡姜、泡椒、泡萝卜、大葱,炒香出色时加入盐、生抽、老抽以及适量的水,烧开熬制3分钟,再倒入鱼块、豆腐,大火烧5分钟再小火焖煮5分钟,撒入芹菜、葱花后起锅。一道下饭的泡菜鱼就做好了,麻辣鲜香,谁都无法抵挡它的诱惑。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老妈一人独爱清蒸鲈鱼,我们则对着一大盆泡菜花鲢鱼大快朵颐。麻与辣交锋、酸与鲜胶着,勾得人馋虫四起,一步步沦陷。在众人吞咽空隙从嘴角漏出的夸赞中,我不由得有些飘飘然。婆婆妈吐出一根鱼刺,忆苦思甜的话匣子也随之打开。
“大儿才几岁的时候,我家院子外面有一口大堰塘,那一年鱼丰收,村里各家分了两条大白鲢鱼。久不沾荤腥的肚皮可以打一回牙祭了,一家人可高兴了。当天晚上,我让大儿烧火,煮了一大锅泡菜鱼。那时候没有电灯,就一盏煤油灯放在灶头上。大儿往灶里塞一把柴,就站起身趴在灶台上看一下锅里,吞口水的声音比锅里水翻滚的声音还大。”
老公立即接过话题:“我从小个子就小,烧火与看向锅里的间隙,一不小心把煤油灯打翻了,煤油全倒进了锅里。妈妈当时还拿锅铲追着我绕着院子跑了三圈。跑累了,我又继续烧火,妈妈把鱼捞起来,将锅里的水换了,重新把鱼煮了一遍,一家人还是打了一回牙祭,鱼一点都没有浪费。”
“哈哈哈哈……”阵阵笑声中,女儿把鱼头夹到了老妈碗里:“外婆,鱼头不辣,您别光吃鲈鱼,也尝尝泡菜鱼,今天中午是我帮妈妈打的火,您看看有没有煤油味道。”“哈哈哈哈……”又是一阵笑声响起,筷子与嘴一样都没有闲着。
一阵风卷残云,鱼肉入腹,大家却意犹未尽,连汤汁也不肯放过,舀上一勺拌饭,加上鱼汤搅拌均匀,耳边“呼哧呼哧”声此起彼伏。几个饱嗝下来,最后只剩了个餐盘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