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展现新生代劳动者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即日起,本报将开启《守初心强“四力”助发展》时代新工匠专栏,记者将走进工厂企业车间、走到群众身边,走近新生代劳动者,挖掘“90后”“00后”杰出青年人物,讲述他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努力提升职业技能,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故事,展现新生代劳动者昂扬向上,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
陈超(中)正与同事查看他们的新产品
初冬,寒意渐深。12月8日,四川安井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内却暖风习习,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里十分热闹。该技术中心负责人陈超正带领数名技术人员,精心研制速冻食品,打造舌尖上的美食。
中午12时许,陈超停下手中的活儿,让同事们去吃午饭,自已却将记者带到车间生产线旁,细细讲述1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创新研发速冻食品的故事。
1990年10月出生的陈超,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他从福建厦门来到四川资阳,扎根四川安井,成绩斐然。截至目前,他申请发明专利9项、已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2篇,并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资阳市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资阳工匠”等荣誉称号。
研制预制菜 打造舌尖上的美食
“我见证了安井的领跑之路。”陈超告诉记者。2014年,陈超来到安井从事速冻食品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研究及项目等相关工作。
让陈超记忆犹新的是,2018年底,四川安井建成投产之初,他勇接重任,毅然离开集团总部,前往资阳参与四川安井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速冻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带领研发团队助力生产一线,充分发挥研发团队技术优势,合理规划品项投产,从原辅料核算储备、设备布局调整、工艺执行及优化、现场操作培训等多方向推进,2018年12月实现正式投产。研发中心前期仅4人的团队,在投产首年完成43个品项投产及稳定生产,协同生产实现投产首年产值3.7亿元,营业收入3.2亿元,刷新了集团基地建成投产速度。
产品研发中,陈超坚持创新优化,积极推进产品优化及工艺改进,2021年度共计完成15个品项工艺优化,落地生产累计产生千万元以上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陈超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预制菜产业。近年来,他推进与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建立“速冻菜肴制品联合研发中心”;推进与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建立“速冻食品研发共建实验室”。积极参与科研研究与技术创新,主导及协助多项产学研合作与公司内部开发项目开展。2023年,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陈超,联合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三所高校,揭榜资阳市“资阳资味”特色预制菜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进行产品开发。
教会徒弟 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常言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然而,陈超却不这么想,他常说,“带徒弟是一个技术分享的过程,是快乐的。教徒弟能够促使师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师傅的成功。”
为了更好地进行工艺创新,陈超始终毫无保留地为部门成员传授技术,培养出一大批技术人才。在他的带领下,技术中心致力于新品研发,协同团队开发新产品20个,6个已投产,年产值实现近千万元。
这些年来,陈超成功培养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6人。除了立足本公司人才的培养,还跨基地输送多名技术人才前往兄弟工厂支持建设。“全力提升个人速冻肉制品、米面制品、菜肴制品等研发及生产技术水平,持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增强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陈超说。
谈起陈超,刚吃饭归来的技术员张启昌评价说:“陈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让每位工友都感触颇深。我们跟着他感觉特别踏实。”
面对未来,陈超充满信心地说:“我的追求很简单,就是实现安井人的承诺:让安井成为最受尊敬最具竞争力的速冻食品行业领军企业,让美味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