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二届职工创新大赛暨2024年四川省职工数字化应用技能大赛现场 省总工会供图
回首2024年,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数智化发展风吹正劲,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勇立潮头,以创新务实的举措,将工会智慧与力量融入到新时代治蜀兴川重大部署中,注入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征程中,落实到弘扬时代精神、引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实践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加速创新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引擎
2024年6月,一场以“创新创效引领数字时代,聚智聚力建功新质智造”为主题的四川省职工数字化应用劳动竞赛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启幕。竞赛聚焦省委“智改数转”发展战略,以问题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在各市(州)、各行业迅速形成广大职工主动拥抱数字化时代、探索数字化应用的热潮,一系列富有四川特色与数智化主题特点的活动相继开启。
举行四川省第二届职工创新大赛暨2024年四川省职工数字化应用技能大赛。来自全省的231支参赛团队在数智营销服务、数智生产运营、数智管理三个赛道展开角逐,以赛促学、以赛促产、以赛促创,激发比学赶超、创新创效的源源动力。
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数字化专场活动。劳模工匠为企业数智化发展献计献策,助力数智技术落地见效。同时,全省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同步启动,各地、各单位组织205人次劳模工匠开展活动56场次,现场解决技术问题108个,帮助提升职工技能水平2060人次。
征集数字化应用“五小”优秀创新成果。活动囊括全省六大优势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推进产业数字化创新为重要导向,共征集遴选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300项,进一步丰富创新创效活动载体,为推动“智改数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搭建更广泛平台。
以劳动竞赛为契机,全省培育推广符合企业“智改数转”发展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形成了可学习、可复制的数字化应用成果集,将示范带动更多企业乘“云”而上、借“数”发展。在积极适应数智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也成为了席卷全省的年度热词,展现出显著的成效。
据了解,我省已连续两年创新类相关统计数据呈现逆势大幅增长的良好态势,国网四川电力、达州宣汉县、长虹、攀钢等职工创新创效经验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两个项目获得全国职工创新资金补助。累计建成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5792个,搭建省建设行业、机电冶煤行业、电力行业、教科文卫系统、川南渝西等5个省级创新工作室联盟,464家省级创新工作室每年节创经济效益超200亿元、培训职工15.9万人次。
深化产改 助力能工巧匠脱颖而出
“产改”则是近年来的又一热词,关系到产业工人队伍的权益保障,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年来,省总工会把推进产改作为工会工作重中之重,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主动融入顶层制度设计,省委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四川工匠、高技能人才”写入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定,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就礼遇“四川工匠”政策举措等涉及产业工人建设事项进行专题研究。
为切实发挥企业推进产改主体作用,省总工会近三年分批次累计遴选1100余家重点企业,实施深化产改“千企行动”,安排450万专项补助资金,并积极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引导入库企业切实发挥推进改革主体作用,指导各级工会推动因企制宜创新改革实践。
据悉,全省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产改”实现全覆盖面、规上民营企业“产改”覆盖面超过70%,全省上下形成深化产改工作良好态势,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内江经开区、达州市渠县经开区产改经验入选全国产业园区产改典型案例。
具体举措上,如何推动“产改”向工会系统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一年来,省总工会围绕助力高质量发展,在关键点落实发力,努力培育造就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省总工会巩固完善分层开展、体系推进、“点线面”立体式推进的竞赛格局。在四川省职工数字化应用劳动竞赛之外,联合重庆等5省(市、区)扎实开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劳动竞赛、举办“盛世兴水建水网·治水兴川润天府”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劳动竞赛,带动全省职工近500万人次积极参与、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举办第八届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完成省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79项,涵盖工种168个,全省职工参与技能比赛、比武练兵超百万人次,打造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
省总工会持续大力实施工匠级人才梯次培育计划,出台《四川工匠人才培育管理实施办法》,部署“1+1+N”工匠学院体系建设行动,累计选树大国工匠5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9人、四川工匠380人,市级工匠4969人,5家工匠学院被纳入全国工匠学院建设点,形成以大国工匠为引领、四川工匠为中坚、各级工匠队伍不断壮大的工匠人才格局。此外,高规格召开的第四届“四川工匠”命名大会,推动省政府出台的礼遇“四川工匠”政策措施,持续做优的劳模服务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展望2025年,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持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团结带领全省广大职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展抱负、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