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xpaper/2025-01-25/1_3332_2139_4188_2710.jpg)
学生们收到了“心愿礼物” 记者邓孝禹摄
年关将至,岁寒情暖,在这个充满期待的时刻,“心愿”之旅暖心启航。作为四川省职工发展基金会“川工微心愿”项目的重要部分,此次开展的 “川工微心愿·照亮求学路”活动将目光聚焦于正在就读高等院校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倾听他们的一个个愿望,用爱心与关怀,为他们搭建梦想桥梁,传递精神力量。
求学路上有基金会一路相伴
1月20日,在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广元市总工会“家乡景·家乡味·家乡情”金秋助学回访活动正在这里举行。作为“四季送”的品牌活动之一,每年入学季,全省各级工会都会为困难职工(农民工)将读和在读高校的子女提供助学支持,并持续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基金会一行来到活动现场,为张钰虹、张桂萍和赵志豪等同学带去了惊喜。
拥有一套鼠标键盘,是正就读于软件工程专业的赵志豪许下的心愿。2024年7月,赵志豪被心仪的专业录取。欣喜之余,面对编程学习的必需品,经济并不宽裕的一家人犯了难。为了孩子的学业,爸爸妈妈用这些日子积攒的钱给他添置了电脑,但要再购买鼠标和键盘,有些捉襟见肘。
不想让父母为难,赵志豪没有再向他们开口,想靠自己悄悄找一份零工赚钱买。这个时候,“微心愿”活动像一场“及时雨”,来到了赵志豪身边。“真的很感谢工会和基金会,帮我解决了学业中的难题。”赵志豪抱着这份饱含关爱的“礼物”,感恩地说道,“我一定会更努力地学习技术知识,提升能力,不让关心我的人失望。”
张钰虹则在基金会的支持下,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进入大学后,她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奔波于教学楼、图书馆与实验室之间,但在偌大的校园中行走,路程中常常会耽误很多时间。因此,能够提升出行效率的自行车,对她来说格外重要。“没想到愿望能这么快被实现!”张钰虹开心地说,她期待着下学期,能将节省的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从‘求学圆梦’到实现‘微心愿’,我会一直铭记工会和基金会对我的帮助,用行动回报这份温暖。”
以爱为名的火种生生不息
在众多心愿中,也体现着“爱”的传承。
“爸爸妈妈总是把最好的都给我们,却常常忽视了自己的需要。”想到父母毫无保留的爱,张桂萍语带哽咽地说道,“他们忙起来就凑和一顿,甚至没有空吃饭。”在参加工会“微心愿”活动时,能有个微波炉,让爸爸妈妈吃上热饭,是她心中唯一的想法。
“你这孩子,怎么不想想自己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需要?”得知张桂萍的心愿时,妈妈有些惋惜地说道,可感受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那份欣慰也让他们红了眼眶。
来自雅安的穆怀娟,和张桂萍不约而同地许下了同样的愿望。
基金会一行带着另一台微波炉,走过蜿蜒的山路,来到了穆怀娟的爷爷奶奶家中。门口,两个佝偻的老人蹒跚着迎了出来。得知这是工会和基金会帮孙女穆怀娟实现的“微心愿”,奶奶不住道谢,又忙着翻找到手机,拨通了穆怀娟的电话:“孙孙,有心了,一直有这么多人关心帮助我们,一定要好好感谢他们!”话语中,饱含着质朴的谢意。
“奶奶,你们要记得按时吃饭,注意身体,我过两天就回来了。”穆怀娟细细叮嘱。远在300公里之外上大学,她的心时时牵挂着家里的两位老人。
穆怀娟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为了负担生活开销、供养孙女读书,老两口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这些辛苦,穆怀娟都看在眼里。她早早学会做饭、打点家务,帮着他们分担一些压力。但如今在外求学,她很少有时间回家,总是为老人的吃饱穿暖担忧心疼。“要是有一个微波炉就好了,能让他们很快吃上热饭,生活上更便利一些。”她这样希望。
“微心愿”活动成全了这份孝心。
当天,基金会工作人员协助着拆开纸箱,将这个崭新的“大家伙”搬进厨房。两位老人好奇地凑上前来学习如何使用。“按这里就是启动。”“没错,这里是倒计时。”……交流声不断从里屋传出,两位老人一次次尝试,这项实用的新技能也渐渐掌握。
想靠自己的双手实现更大的愿望
在雅安市雨城区,基金会一行走进一处暖意融融的工会驿站。两件厚实的冬衣,送到了张茜妈妈的手中。
“合适,喜欢!女儿太有心了。”试穿上新衣,张茜妈妈连连称赞,幸福的笑容爬上眼角眉梢,“都说女儿是贴心 ‘小棉袄’,这个‘小棉袄’穿在身上太暖和了。”看到妈妈的笑意,张茜也情不自禁露出笑容来,靠向母亲怀中撒娇:“我现在能为你们做得太少了。”
张茜的父母都是工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已不再像从前一样硬朗。父亲因为常年风里来雨里去,身体落下了损伤,母亲患有疾病,常年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家庭开销压力巨大。正在读大二的她,还没有办法帮家里分担经济压力。但凛冬时节,看着父母每天在寒风中奔忙,却不舍得给自己花钱置办冬天的衣物,张茜觉得心里难受。“给父母添置一件冬衣”,成了她的愿望。
“特别感谢工会和基金会帮我达成这个心愿,让爸爸妈妈能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一份温暖和舒适,我也有机会向他们表达关爱。”看到心愿变成现实,让张茜内心无比满足。而对于未来,张茜还有更大的愿望想要实现。她希望早日成长为父母可以依靠的“避风港”,用自己的努力,将爱心传递,为祖国效力。
在“微心愿”征集的背后,还有许多与他们相似的故事。给家里的热水器、给父亲的一双鞋、给留守儿童的学习用品……这些小小的心愿,承载着希望,诉说着真情,值得被珍惜善待。
从“情系打工人”到“温暖患者心”再到“照亮求学路”,“微心愿”项目共收到183个愿望。基金会和各级工会化身“圆梦人”,为回应每一份心意而积极行动,让“微心愿”汇聚成磅礴的正能量。
近年来,在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基金会聚焦党政工作大局,紧贴工会职责任务,多方协同社会慈善力量,累计募集爱心款物3.29亿余元,慈善活动支出2.74亿余元,帮扶服务职工140万余人次,蝉联三届“四川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打造了关“癌”行动、“川工微心愿”等一批具有四川工会特色的公益慈善项目,被中华全国总工会通报表扬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集体”。今年1月,基金会还迅速响应西藏日喀则地震灾情,第一时间向日喀则定日县灾区捐赠10万元救灾资金和价值22.72万元的防寒羽绒服,共同助力抗震救灾。
携手共进,温暖四方。接下来,基金会还将持续开展系列暖心活动,让党委、政府和工会“娘家人”的关爱长伴职工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