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首次违法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非遗技艺如何才能“返老还童”?这个春节 在成都零距离接触现实科幻世界川剧盛宴闹新春 非遗传承焕新光全国超过1.8亿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这些短板仍需补齐新春第一“跑”  千人共迎“世运会”苍溪红军渡成为春节游客打卡地新春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8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2-08

非遗技艺如何才能“返老还童”?

攀枝花 杨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据全国总工会微信公众号1月14日报道,前不久陕西省西安高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发布的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中,一家社火传习所榜上有名,令广大社火爱好者感叹不已。此消息经过报道后,引发了广泛关注。

非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华夏民族留给当代文化的根脉。而非遗技艺更有着独特、深远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我们在为非遗技艺传承保护的成就打Call同时,也需要认真思考,当下非遗技艺“老龄化”问题严重,如何才能让其“返老还童”?

社火本是深受百姓喜爱的非遗民俗,包括舞狮、高跷等表演,主要在春节等传统时期举办,但因缺乏资金、缺少传承人等原因陷入困境,令人唏嘘。其实,这并非个例,许多非遗项目都存在传承人“有学无继”、晋升通道单一等技艺“老龄化”现实问题。

造成非遗技艺“老龄化”的背后原因有很多,经济因素最为重要、年轻人不愿干赔钱赚吆喝的事,当然还有其它传承难度。为此,打破非遗技艺“老龄化”枷锁,不能一蹴而就,需以匠心来守好技艺、以尊崇心来发展技艺。

以匠心来守好技艺,需融入当下。我国非遗项目总数世界第一,这意味着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迈向世界。但部分项目还有人走艺绝的风险。以匠心来守好技艺,就是要让非遗融入群众的生活中,重新焕发活力。作为政府来说,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对于能够直接产生效益的手工类等技艺,通过设立体验流动站,采用市场化运作促进技艺在民间传承;完善非遗传承人激励机制,再提高其经济待遇,提升其职业感,构建多元化的认定体系和模式,让年轻人看到非遗传承的光明未来。将非遗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娃娃们对非遗的兴趣。

以尊崇心来发展技艺,需挖掘底蕴。在新时代,发展非遗技艺能满足人们现代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以尊崇心来发展技艺,就是要解锁非遗的精神密码,挖掘非遗的文化底蕴。就开发非遗方式而言,既需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系统性保护,又需完善非遗技艺创新和开发利用审批机制,通过推行非遗技艺+数字化等新方式,发展非遗技艺数字消费产业,让非遗文化变成百姓生活,让其技艺“活”出圈。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