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下午,宜宾市长宁县城龙舟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主题为“非遗贺新春2025长宁过大年”的非遗文化---川剧展演在此精彩上演,为新春佳节注入了浓浓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观赏。
据了解,川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唱腔、脸谱、身段以及杂耍技艺,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冲击下,川剧等传统艺术形式面临观众流失、传承乏力的困境。
活动现场,随着一阵激昂的锣鼓声骤然响起,经典川剧折子戏《授禅台》拉开了本场展演的序幕。锣鼓声中,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将川剧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传统川剧《穆桂英挂帅》中的一折《桂英打雁》,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演员们现场矫健的身手、飒爽的英姿,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从昆曲《玉簪记》中《追别》一折独立发展而来的《秋江》、经典折子戏《花田写扇》,不仅保留了传统戏曲的韵味,更融入了现代的创新元素,使得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观众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传统戏曲的深厚底蕴,又能体验到现代戏剧的新鲜感。
“在春节看川剧,特别有意义,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市民李春平表示,平时很难有机会这么近距离欣赏川剧,这场演出每个节目都很精彩,让大家感受到了川剧的魅力。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文化发展,长宁县于2024年5月抽调10名“90后”青年演员系统学习川剧艺术。经过刻苦训练与不懈努力,这些青年演员逐渐掌握川剧表演精髓。她们不仅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精湛技艺,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为川剧艺术注入新活力。
展演结束后,观众意犹未尽,对演出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我建议传统文化能够走进校园,进入小学、中学,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市民童梅说,现场演出有老艺术家,也有年轻演员,这种以老带新传帮带的形式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年轻演员刚学习半年就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已经非常好了。
此次川剧展演不仅为群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更让川剧这一非遗文化在春节这个特殊时刻走进大众心中,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川剧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