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大厅 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本报讯(记者骆寓言)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的搜救和安置工作正加紧展开,省应急管理厅统筹各类救援力量,争分夺秒全力展开搜救。
记者2月11日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该厅后方与前方现场指挥部保持全天候通联,协调调度各类救援力量,对灾害形势进行分析研判,为抢险救援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在指挥大厅,省应急管理厅工作人员与高分四川中心保持实时对接,并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等获取灾害现场实时数据,制作灾后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灾前灾后影像对比图等图件,为灾情研判提供技术支撑,为现场指挥救援决策提供参考。
结合人员搜救工作实际,现场指挥部2月10日对搜救工作方案进行调整优化,共分为11个网格区域,投入116人进行搜救。同时设置监测预警分队,配属安全管控、工程抢险和通信保障分队,统筹组织全面搜索、重点搜救,机械挖掘、人工探查,由外向内、由浅到深,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通信保障在抢险救援中至关重要,是确保抢险救援行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信息中心主要承担灾害现场通信保障工作,到达后立即架设数字集群基站、接入指挥专网,对灾害现场重点区域实现370M语音覆盖,并升空无人机对灾害区域开展航拍侦察制作720云图,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图像和语音的稳定回传。同时,组织三大运营商和铁塔公司开展公网恢复,在灾后36小时内,恢复受损基站3个、光纤7.5公里,增设灾害现场临时基站4个,使公网信号恢复至灾前水平。
按照现场指挥部统一部署,省应急救援总队主要承担救援队伍安全监察任务,在救援现场入口展开劝导。总队将队伍分为3个班次,每班次设置1名联络员、10名安全员,通过现场踏勘、图纸、视频、照片等资料,熟悉救援区域有关情况,提前预判可能存在的次生灾害,落实撤离路线。
受灾群众是否得到妥善安置,是灾害救援的重点任务之一。灾害发生后,省应急管理厅及时跟踪了解灾情,及时了解灾区救灾物资需求,紧急调拨前置物资1100件,支持灾区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当地集中安置了147人,其中116人安置在筠连县第二中学临时安置点,设有安全巡逻、医疗服务、心理咨询等6个工作组提供全方位保障。目前,正在布置乐义安置点,陆续将受灾群众转移至乐义安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