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72年底,陆游从广元经蜀道一个多月的长途行走,抵达成都就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他起初居住在花行官居,而后于筰桥之东,在僧庐借宿,直至东归浙江临安。
以陆游的居住地为中心,西向浣花溪、青羊宫,北向石犀祠、金雁桥,东向万里桥、合江亭,南向惠陵、武侯祠,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与400多年前杜甫在浣花溪畔搭建的草屋相邻。这里溪水潺潺,环境优美,他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纯净与美好,也寻得了内心的宁静。
陆游画像
浣花溪公园的红梅
九眼桥边璀璨斑斓的锦江夜景
万里桥旧址
杜甫草堂 均为资料图
锦城一日游
这天,天还没大亮,锦官城的晨雾里就飘来了面食的香气。陆游推开窗,看见街边的面摊已经支了起来,老板熟练地甩着面条,热气腾腾。街市渐渐热闹起来,卖花姑娘挎着竹篮,篮子里是带着露水的栀子花。陆游买了几枝,插在案头的青瓷瓶里。花香与墨香交织,让他想起“二十里中香不断”的诗句。推开窗,远处的青羊宫隐约可见,晨钟悠扬,惊起一群白鹭。午后,他常去万里桥边的茶肆。竹椅子坐上去吱呀作响,盖碗茶冒着热气,茶叶在碗底舒展开来,像极了成都人悠闲的心性。邻桌的老者在下棋,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清脆悦耳。陆游捧着茶碗,看锦江上的画舫缓缓驶过,船娘唱着蜀地的歌谣,歌声随着水波荡漾。
茶肆里常有说书人讲着“三国”的故事。陆游一生忧国忧民,对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深感钦佩,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常常借诸葛亮的事迹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创作有《游诸葛武侯祠》《谒汉昭烈慧陵及诸葛公祠宇》《武侯庙》等多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当说书人讲到诸葛亮六出祁山,陆游不禁握紧了手中的茶碗。他想起武侯祠里森森如盖的柏树,仿佛还守护着丞相的英灵。说书人讲到动情处,茶客们纷纷叫好,铜钱叮叮当当落入说书人的铜盘里。
每当夜幕降临,街上灯火通明,集市人流如织。小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孩童的欢笑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交响乐。陆游喜欢在浣花溪畔散步。溪边的酒肆挂着红灯笼,酒旗在晚风中轻摇。他看着街边的小店半掩着门,灯火从门缝中透出,映照在石板路上。陆游走进去,要了一壶酒,就着卤味小菜,听酒客们“摆龙门阵”。傍晚时分,酒至微醺,他写道:“锦城夜市连三鼓,小市人家半掩门。”在这烟火气中,陆游找到了片刻的慰藉。
走过了四季
有时,陆游还会去草堂寻访杜甫的遗迹。
茅檐低小,却收拾得齐整。堂前老梅一株,枝干虬曲,想必见过杜甫独酌时的身影。案几上摊开的诗卷,墨香犹存。陆游轻轻抚摸着书页,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的忧国忧民之情,不禁怀古伤今,提笔写下诗篇《草堂拜少陵遗像》:“清江抱孤村,杜子昔所馆……”
夜深了,锦官城的灯火渐次熄灭。陆游回到住处,习惯性地推开窗,仰望满天星斗。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下,两下。他忽然想起临安的繁华,想起北方的战事,想起自己漂泊的一生。这锦城的日子,就像一场温柔的梦,让人沉醉,却又隐隐不安。他铺开纸笔,写下“锦城一觉繁华梦”,窗外的梅花悄然绽放,暗香浮动,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池千年的故事。陆游搁下笔,望着窗外夜色,久久不能入眠。这锦城的梦,不知还能做多久。
春日的锦城,繁花似锦。陆游骑着毛驴,沿浣花溪缓缓而行。溪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岸边的垂柳轻柔摇曳,宛如少女的长发。他想起“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诗句,不禁莞尔。这春色是青羊宫到浣花溪的约定,是春风与花树的密语。
路过青羊宫,他下驴参拜。香烟缭绕中,道士们正在做早课,诵经声与钟磬声交织,让人心神宁静。陆游写了一首赞美青羊宫的诗:“青羊宫观郁岧峣,锦里春光次第饶。”道士们争相传阅,赞不绝口。他笑着告辞,继续前行。
一天午后,他来到武侯祠。柏影森森,掩映着朱红的墙垣。石阶上苔痕斑驳,像是岁月留下的密码。走进祠内,诸葛武侯的塑像端坐,羽扇纶巾, 目光如炬。香案上青烟袅袅,恍惚间,仿佛听见《出师表》的诵读声。陆游在此驻足良久,宁静的草堂,让他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诗意的悠远,提笔写下“出师一表真名世”。
夏日的锦城,暑气蒸腾。陆游摇着蒲扇,在万里桥边的茶肆里歇脚。竹椅子吱呀作响,盖碗茶冒着热气,蝉鸣一声高过一声。忽然,一阵凉风吹过,带来远山的雨意。他望着锦江上的画舫,想起“濯锦江边天下稀”的句子。是啊,这江水滋养的,不仅是蜀锦的光泽,还有成都人闲适的心性。
茶肆里来了个卖艺的小姑娘,抱着琵琶,唱起了《长恨歌》。歌声婉转,引得茶客们纷纷侧耳。陆游听得入神,不觉已泪湿衣襟。此时,或许他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难以忘怀的第一任妻子唐婉,两人感情深厚,但因种种原因被迫分离。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成为陆游一生中难以释怀的痛楚。他摸出几枚铜钱,放在小姑娘的铜盘里。小姑娘盈盈一拜,继续唱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傍晚时分,陆游来到石室文庙。棂星门巍然矗立,朱漆大门上铜钉闪闪。他拾级而上,见殿前古柏参天,殿内孔子圣像庄严肃穆。廊下学子往来,或捧卷诵读,或执笔疾书。陆游驻足聆听,琅琅书声与檐角风铃相和,仿佛千年文脉在此流转。夕阳西下,文庙笼罩在金色的余晖中,连飞檐上的脊兽都镀上了一层光晕。
秋天是陆游在成都最为感慨的季节,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笔下的成都秋天,既有黄叶飘零的萧瑟,也有江水悠悠的宁静,充满诗意,如《秋思》:“成都秋色满城楼,黄叶飘零水自流。”九月的成都,桂花香得让人心醉。陆游在城西漫步,看银杏叶一片片飘落,像金色的蝴蝶。他说“锦城秋色与谁分”,这秋色确实慷慨,分给了街边的茶客,分给了浣衣的妇人,分给了每一个在锦里漫步的行人。暮色中,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与桂花的香气缠绕在一起,飘向更远的街巷。秋天的萧瑟与宁静,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苍凉感,常常勾起陆游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他的许多著名诗篇都诞生于这个季节。
路过一家书肆,陆游忍不住走了进去。老板见他气度不凡,便拿出珍藏的《蜀都赋》请他鉴赏。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和收藏文献,他的书房中藏书丰富,涵盖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他在《书巢记》中写道:“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可见他对书籍的热爱。
冬日的锦城虽然不是太冷,但总是湿漉漉的。陆游在草堂读书,听檐角滴答的雨声。案头的梅花开了,暗香浮动。他说“锦城梅花海”,这个比喻真好。城里的梅花不是一株两株,而是一片海,粉的、白的、红的,在青砖灰瓦间涌动。偶尔放晴,阳光穿过薄雾,照在花枝上,恍如梦境。
陆游的除夕夜
除夕之夜,陆游与友人聚会于摩诃池畔,饮酒赋诗。席间觥筹交错,歌舞升平。
他望着满堂的欢声笑语,忽然想起北方的战事,想起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看见夜空中烟花绽放,璀璨夺目,却转瞬即逝,轻叹一声,即兴吟诗:“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陆游在成都“乐”与“归”的深层矛盾,“乐”,常是借酒宴风月暂忘忧愤的“苦乐交织”。“乐”的意象:锦城花酒“青羊宫前锦江路,曾为梅花醉十年”、文友交游“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山水闲情“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而“归家”则承载着多重意涵:壮志难伸“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客子身份“裘马清狂锦水滨,最繁华地作闲人”、生命归属“百年身世酣歌里,千古功名感慨中”。
然而,家在哪里?临安?山阴?还是那梦中的中原?陆游望着满天星斗,久久不能言语。
这锦城的日子,像一场繁华的梦,让人沉醉,却又隐隐作痛。他知道,终有一天,他会离开这里,继续他的漂泊。但此刻,就让他再做一个梦吧,在这锦城的温柔乡里,再做一个长长的梦。
陆游的诗词,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成都的四季与风土人情。在他的笔下,成都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锦江的春色、夜市的热闹、武侯祠的肃穆、草堂的宁静等,这些景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陆游心中的成都。这座城市的山水与人文,不仅滋养了他的诗词,也滋养了他的心灵。透过陆游的文字,我们不仅能看见南宋时期成都的美丽与繁华,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