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
有序的生产一线 均为资料图
一汽丰田汽车(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丰田”)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安全第一”作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实现工厂“零灾害”的目标。公司以预防为主,持续完善安全培训体系,旨在将全体员工培养成具备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安全人才”。让全员有能力参与到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中,最终实现自立化管理。
为了将普通员工培养为具备业务相关安全知识的专业人员,并将管理人员培养成拥有安全管理能力的人才,一汽丰田建立了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公司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对安全员、干部和班组长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此外,每年还会开展现场监督检查,以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贴近真实场景培训 实现全员自立化管理
通过对长期实际情况的分析,一汽丰田意识到,仅仅对员工进行法规和事故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血淋淋的事故视频虽然震撼,但往往让员工觉得离自己很遥远。然而,如果等到员工亲身经历事故才受到教育,代价将十分惨重。因此,一汽丰田引入了重点伤害事故安全体验培训场,让每位员工亲身体验不遵守安全规则的后果。这种体验会让员工感受到疼痛,但不会造成实际伤害,同时场景与工作现场高度贴近。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旨在培养员工回到现场后能够迅速识别风险并深刻理解安全规则,成为真正的“安全人才”。
早在2016年,一汽丰田便导入了贴近现场作业的静态、动态安全技能提高训练新模式。
“静态训练”旨在提升员工的“危险预知能力”。训练中,公司会模拟曾经发生事故的环境或典型隐患场景,例如布置一个焊接工位,故意取下乙炔瓶上的防回火器、焊机外壳不接地,或在电源线上制造破损等。员工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查找这些隐患。通过专业指导,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动态训练”旨在提升员工的“安全行为能力”。首先,员工需要分析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结合所学的安全要点,讨论安全的作业方法。接着,由指导老师确认讨论结果,并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教育,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安全要点。在充分理解后,员工按照整理的作业步骤进行操作,亲身体验作业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并学习如何规避和消除这些危险。
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员工能够深刻认识到所有安全规则的制定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这种理解促使他们主动识别风险,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同时也会提醒同事共同遵守。这样的转变让员工从被动接受安全的“要我安全”,逐步转变为主动追求安全的“我要安全”,最终实现安全管理的自主化。
注重全员参与活动 促成员工行为习惯养成
现场变化点多时,很容易发生事故,通过一系列事故分析,一汽丰田发现60%到70%的事故是因为异常状态下员工私自行动造成的。因此,公司在对新员工进行教育时,特别强调“异常时停止的重要性”。
公司通过在生产线设置异常停止按钮和汇报群,当有异常汇报后,现场人员通过小看板将其及时发送到公司群,以此进行改善作业。并通过每个月停产30分钟的以组为单位的相关“异常停止”训练,让全体员工的危险辨识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新员工入职时,公司会对其进行规则遵守要求等方面的教育。然而,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因此公司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特别宣传活动,旨在营造全员遵守规则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持续的宣传引导,帮助新员工逐步养成遵守基本规则的习惯。通过多年的努力,可以明显感受到员工安全意识的变化,员工在作业时也变得更加谨慎、专注,改善的意愿也大大提高。
为确保员工在后续工作中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的安全标准,公司将相关教育内容和制度上传至全员可见的共享平台,例如《设备安全设计指导手册》《施工安全管理手册》《安全锁》等资料都可在平台上查阅,方便员工随时参考和学习。
结合实际业务 教育落实责任
一汽丰田通过实施员工三级教育,制定了通俗易懂的安全操作标准化指导书。书中详细列出了每一步作业的步骤、安全风险以及规避风险的关键要点。同时,结合安全体感培训,向员工解释为什么要遵守标准化作业,以及不遵守可能带来的后果。这种方式帮助员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主动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对干部的教育同样紧密结合实际业务,重点在于教会他们安全管理中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这样,干部在完成培训后就能够直接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确保所学内容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作为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公司通过长期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养,使他们的安全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在公司形成了全员参与安全活动的氛围,确保每项安全措施都能发挥最大效益。无论是部门干部、班组长,还是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成为安全管理的参与者,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业务,并相互提醒遵守安全规则。公司全面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理念,并取得了显著的安全管理成效:每年安全改善提案件数达到3万余件,人均15件;每年自主改善降低高风险上百件;人员对安全规则的遵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全员参与到双重预防管理机制当中。截至目前,公司持续保持零轻微伤害事故的记录,安全管理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