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总在川召开调研座谈会我国将连续三年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8182家创新为刃 “蚂蚁雄兵”为县域经济劈新路四川老字号打出焕新“首字牌”三级网络织就千亿级园区“幸福底色”从源头上减少滥发牌子行为2024年度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公布清明假期火车票已发售1613万张万亩葡萄园与邛海相伴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22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3-27

三级网络织就千亿级园区“幸福底色”

——四川绵阳工业园总工会以“小支点”撬动“大发展”

吴健记者王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园区总工会组织春节游园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3月18日,在四川绵阳工业园北区“园创职工之家”的足球场上,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刘代荣正与队友们奋力奔跑。作为绵阳市劳动模范,他不仅是企业技术攻关的“领头雁”,也是工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2024年“园创”杯足球邀请赛上,刘代荣所在的球队虽止步第四名,却收获了满满的团队凝聚力---“工会搭建的平台,让我们在科研之外找到了另一种归属感。”

这一幕,正是绵阳工业园总工会以“小支点”撬动“大发展”的生动缩影。

党工共建织密“服务网” 全域覆盖凝聚发展合力

“工会不仅是职工的‘娘家人’,更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绵阳工业园总工会副主席涂玲玲介绍,总面积73平方公里的园区内,2285家企业星罗棋布,涵盖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等产业,职工超20万人。面对如此复杂的服务需求,园区以“党工共建”为主线,构建起“园区总工会+产业链工会+镇街工会”的三级网络。

在组织架构上,园区总工会创新“工会专干+企业参与”模式,选聘13名专职干部,由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工会主席,形成“一级带一级”的联动机制。针对产业链特点,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组建4大产业链工会联合会,覆盖上下游企业900家;同时依托四大片区,协同5个镇街工会兜底服务1300家小微企业。

这样一张“大网”覆盖下来,目前,园区建会率达98%,工会服务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了每个角落。

精准服务破解“急难愁盼” 暖心举措托起职工幸福感

“过去下夜班要走半小时才能打到车,现在工会定制了3条深夜公交线,23时、第二天0时准时发车,上夜班安心多了。”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一线职工李娟的感叹,道出了工会服务的细腻。

针对职工生活痛点,园区打造“园创职工之家”阵地群,北区两层楼的职工食堂可容纳4000人同时用餐,8.8元一杯的平价咖啡由平台公司“兜底”运营;东、南、西片区则依托杨家镇、吴家镇、新皂镇、青义镇、石塘街道等5个镇街工会,形成“15分钟服务圈”。

202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在南区杨家镇工会职工之家的扎染体验活动现场,四川绵阳三力股份有限公司女职工谢咏红笑着展示作品:“在这里,我们不仅是‘打工人’,更是被珍视的家人。”

工会的关怀无微不至。园区总工会开展“结对帮扶”,为23户困难职工建档;每年“送清凉”“送温暖”惠及近5000人;设立放松减压室,开设瑜伽、八段锦等运动项目;同时为解决高端人才后顾之忧,解决协调子女入学、配偶就医等诉求40余项。

产才融合激活“创新引擎” 工匠精神铸就产业高地

作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办人,刘代荣的经历诠释了工会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2024年,刘代荣带领团队攻克轨道交通连接器技术难题,为企业降本增效300万元,“工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搭建技能竞赛平台,让工匠精神有了生长的土壤。”

据涂玲玲介绍, 园区已经连续举办了2届劳动技能竞赛,吸引95家企业、2万余名职工参与,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6000万元;新建15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培育高技能人才155人,11人获评省级劳模工匠。

人才引育同样“火力全开”:园区总工会联合高校开设“惠科”“龙华”定制班,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技能人才;举办“科技之眼·涪江回响”园区供需对接会,促成20余项技术合作。

如今,园区内既有院士专家潜心科研,也有短视频制作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活跃其间,多元人才生态为“千亿级园区”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小三级”工会书写“大文章” 创新机制护航可持续发展

“每年30万元工会经费怎么花?职工说了算!”涂玲玲展示的“月活动”清单上,从科创企业洽谈会到“玫瑰书香”读书会,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微信工作群里,职工“点单”、工会“接单”已成常态。

这种“自下而上”的服务模式,得益于“小三级”工会网络建设---园区总工会统筹资源,镇街工会联动响应,企业工会精准落地。

3月16日,在北区“园创职工之家”,一场科普活动引来不少“工娃”围观。这里上午是专家院士的学术研讨厅,下午变身为职工的文体乐园。平台公司“兜底”运营、管委会补贴的机制,确保了阵地可持续运转。

“我们不做‘盆景’,要造‘生态’。”涂玲玲说。如今,绵阳工业园工会工作已形成“覆盖广、模式新、服务实”的鲜明标签,成为四川产业园区工会建设的“样板间”。

从深夜的定制公交到凌晨的实验室灯火,从流水线上的技能比拼到足球场上的欢声笑语,四川绵阳工业园总工会用有温度的服务、有力度的创新,书写了“以职工为本,与产业共兴”的精彩篇章。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