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来信兄弟情长“母亲牌”春天菜花初黄时清明雨千年古道绿意满茶乡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2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3-28

菜花初黄时

冯再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凯江两岸 资料图

每当菜花金黄、燕子归来的时节,德阳通江镇凯江两岸的油菜花田便吸引了众多游客。人们在这里观赏油菜花,总能发现别样的风景。

发源于龙门山东南麓的凯江,在此形成了一个U形水湾,人称通江大回湾。此处江段,西岸丘峦绵延,葱葱郁郁;东岸地势开阔,一片金黄。于西岸丘坡高处俯瞰碧水绿波和金色菜田,眼底景色让人震撼。

今春,山西好友来访,我选定了去大回湾看油菜花的行程。说来也巧,我与大回湾似乎有着不解之缘。七年前,我为了寻访一座古桥来到此地,那座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金锣桥至今保存完好。古时,这座桥是当地的交通要道,因其位置优越,桥头逐渐形成了一个集市---金锣场。那年,我和妻子在古朴的村落里闲逛,遇到了当地村民老王。老王当时六十多岁,和妻子住在江湾的一处老屋里。闲聊中,他们自豪地提起独生女儿“燕子”。我一听便笑着说,这名字注定要飞走。夫妻俩听后同时爽朗大笑,说女儿确实“飞”到南方打工去了。

老王夫妇平日里务农,闲暇时做些手工食品售卖。从老王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不少关于这个村庄和古桥的历史。于是,风景独特的大回湾,在我眼中增添了更加深厚的历史韵味。

乡村的变化之快,让我感到惊讶。如今,当地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因地制宜,沿江湾西岸修建了观景台和旅游步道。村民凭借地利之便,按照规划建起了休闲娱乐设施。家家户户的房屋顺着江湾坡势而建,错落有致,疏密得当,显得格外雅致。

这个时节,天气持续晴朗,村庄的景色美得令人心醉。站在水乡的高处俯瞰田园,或倚栏拍照,或沿江湾漫步,甚至钻进被菜花遮掩的田埂,深深呼吸几口浓郁的菜花香,都是难得的享受。

然而,年年花相似,今年则不同。 当我带着朋友在江湾峰岭上的一家茶坊坐下时,老王的妻子认出了我。寒暄间,她为我们沏上了明前茶。原来,这家茶坊正是老王夫妻俩经营的。

品茶时,两只春燕从头顶掠过,在茶坊周围盘旋了一阵,最终停在门前的梁上,悠闲地梳理起羽毛。这时,老王从茶坊走出来与我寒暄,他指着身后一位年轻姑娘介绍道,这就是他的女儿“燕子”,并简单向女儿讲述了当年与我相识的往事。

“燕子”长相甜美,性格活泼,她向我们打了招呼,随后为我们添上了茶水。我指着那对春燕说:“你们茶坊的燕子也回来了。”

姑娘莞尔一笑说:“这是我家老屋的燕子。”接着,又补上一句:“它们前天刚飞回来,几乎与我同时返家。”

姑娘怕我没听明白,接着说道:“昨天我从广东回来,刚进院子,就听见燕子叽叽喳喳地鸣叫,并围着我飞来飞去,跟两个孩子似的。”

随即,老王高兴地给我讲了这对燕子的故事。三年前,这两只燕子就在老屋梁上筑巢了。两年前,老王和妻子开了这家茶坊。起初生意不太好,为节省开支,夫妻俩没有请帮手,干脆搬进茶坊住下,乡间的老屋也因此荒废了。尽管人去屋空,那对燕子却依然按时归来,眷恋着老巢不愿离去。老两口见状,担心燕子孤单,便每晚回到老屋陪伴。这两只燕子似乎很有灵性,常飞到茶坊停歇玩耍,却从未在茶坊筑巢。

我听了觉得有趣,便问老王的女儿:“你还去南方吗?”

“不去了,我要回来做点事,用现在的话说,叫创业!”她说话时总是带着微笑,仿佛打工的艰辛早已被她抛在脑后。

这时,有新来的客人落座,老王和“燕子”向我们表示歉意,转身去迎客沏茶。从老王的背影看,他比当年苍老了些,但依然精神抖擞;而“燕子”身姿轻盈,真像一只欢快的春燕。

昔日的大回湾曾扬帆行船,如今,这片土地已焕发出新的生机。这里是“燕子”真正的根,正如有根的树木花草,终将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与老王一家告别时,我特意为“燕子”送上一句祝福:“归来的燕子,一定会筑起梦想的巢。”

“燕子”笑了,笑声轻柔而亲切,透着满满的自信。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