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清晨,川中油气矿射洪作业区金浅509集气站的黄色管线在晨雾中泛着微光。站长舒麟涵完成第二轮巡检时,对讲机传来平稳运行的报告声,这个连续驻守现场97天的中年汉子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这是集气站安全运行的第39天。
今年以来,川中油气矿2025年首座浅冷脱水脱烃装置---金浅509集气站成功投运。据介绍,该集气站投运后,将有效释放金23井区、金华51井区气井产能,为2025年中江片区致密气上产提供保障。
“这座集气站连接着6个平台14口井,每天可处理超百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站长舒麟涵抚摸着崭新的分离罐,黝黑的面庞泛起自豪。
在他的笔记本上,贴着两张对比图,即投产前密密麻麻的红色待办项,如今已全数转为“绿色通行码”。同时,他抽屉里的笔记本记录着在97个不眠夜,温情守护集气站投产运行的故事。据他介绍,从首口气井接入时的压力震荡,到脱水装置调试时36小时连轴转,每个险情都能成功化解。
舒麟涵站在中控屏前,指尖掠过密密麻麻的曲线,声音沉稳地说:“平稳运行39天只是起点,致密油气的生产‘脾气’,咱们得用数据一点点摸透。”
去年深冬时节,舒麟涵与副站长邓卫带着12名员工提前两个月扎进建设现场时,图纸上的集气站还只是泥泞中的钢筋骨架。在现场,副站长邓卫攥着“三查四定”清单说:“投产每提前一天,产量就能早一天‘开口说话’。”
为了给投产运行做准备,员工蔡金池在中控室内,紧紧盯着显示器,任何细微的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各单井平台平稳的运行是供输气平稳的关键,他对此了然于心。每一次仔细核对参数,每一趟认真巡检设备,他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刻在骨子里的高度责任感,每一个漫长黑夜里的默默守护,都是他对油气生命线的守护。
员工胡子波在核对阀门状态时,发现一处三通接头角度偏离设计值0.5度---这个常人肉眼难辨的偏差,在他眼中却可能成为后期清管作业的“血栓”。为了消除这个可能让后期清管作业受阻的隐患,他在焊花飞溅中监督施工方连夜修正。
最年轻的“90后”员工刘帅,在师傅们“唠叨”中养成“强迫症”:每天多绕场站三圈检查保温层,笔记本上记满“低温环境下乙二醇浓度补偿公式”“紧急截断阀响应阈值”等数据。
“应急响应不是算术题,是生命方程式,模拟操作卡不是演戏,是‘保命符’。”员工张小洪洪亮的嗓音至今烙在众人耳畔。在一场应急演练活动中,一名员工因紧张漏关了一道放空阀,站长舒麟涵当即叫停:“0.1秒的误差都会要命!”投产前,他们用无数次演练将每个动作刻进肌肉记忆,把应急处置形成条件反射。
如今,金浅509集气站每日超百万立方米的气流正源源不断汇入管网。集气站远处,油菜花映照着金色管廊,14个员工的身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