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航空人的责任和使命金牌班组 高奏“攻坚决胜进行曲”新时代国有企业宣传工作的定位与创新发展策略探讨达州高新区总工会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召开三台县总工会劳动技能竞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叙永县总工会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宣汉县总工会赴渝考察学习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34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12

为了航空人的责任和使命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公司李玲钰

李林波颜诗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玲钰在铺设电缆 受访者供图

奋斗者的足迹总是坚实,实干者的荣耀源于匠心。

“阿钰姐,飞机电缆连接总是出现短路,一直没找到原因……”3月11日一大早,正在工作台前认真翻看图纸的李玲钰接到求助电话。“别慌,先说说具体情况。”电话那头说完,李玲钰迅速开出“处方”。不到20分钟,铃声再次响起,“不愧是专家,故障排除了!”

飞机电缆线束,是整机系统信号传递、能量传输的“血脉通道”,是指挥飞机安全飞行的“神经系统”。而李玲钰就像战机“神经系统”的专科“医生”,带领团队从生产、检测、交付到排除故障、维护,随叫随到。深耕高端航空装备研制一线近20年,她记不清护送了多少架战机飞上蓝天,却始终坚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为我国高端航空装备的高质量交付贡献力量。

电缆线束遍布飞机全身各个部位,一旦中间任何节点连接不畅,就会导致信号传输出现问题。但这项工作并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用绝缘胶布接电线”那么简单。

“飞机所用电缆线束有粗有细,规格、标识各有不同,尺寸极小,通常会直接打印在线束上。各个分支线束也各有代号,很多代号十分相近,稍不注意就会连接错误。”李玲钰介绍,“由于这项工作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要求保持耐心细致,所以操作者大多以女性为主。”

榜样引领 共铸辉煌

2005年,李玲钰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怀着航空报国的志向进入成飞,一头扎进航空线束制造行业。为了掌握全面的技能,初出茅庐的她天天跟在老师傅身后学,不懂就问、不会就记。下班后,她还主动找来废旧材料“练手”---从线束的划线、端接、组合再到导通全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李玲钰发现在剥屏蔽导线和加工焊锡环时非常容易忙中出错。“如何把活干得巧一点、快一点、好一点?”面对密如蛛网的线缆,她常常思考。

自此,李玲钰全身心扑在技法攻关上,一有好的想法就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一有时间就扎进工作室进行实验。成千上万次重复而形成的“肌肉记忆”,使李玲钰不但练就了一次性手工完成5至8根电缆剥线的绝活---“李玲钰屏蔽线剥线法”,还掌握了“观融一眼准,送线一把稳”的“李玲钰焊锡环加工法”,帮助研制全线有效剥线效率提升14倍,焊锡环加工平均效率提升5倍。

“把功夫用到极致,才能在技艺上前进一大步,工作也才更有成就感。”李玲钰感慨道。眼下,她正聚焦光缆组件制造的难题攻关和技术创新,带领着团队拉开了主机厂自制光缆组件的帷幕……

作为专科“神经系统医生”,在生产制造之外,李玲钰所在的这支“娘子军”团队还要负责对每一架飞机的“神经系统”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

“工作时,我们几乎不聊天,甚至连水都很少喝。因为工作状态一旦被打断,犯错的概率就很高。”李玲钰说。然而相比车间的生产线,外场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必须争分夺秒,在极端天气出现时抓紧测试,“有时干到后半夜,实在困了,就只能靠着工装架子或梯子休息一会儿。”

一天夜里,电缆制造团队收到一项紧急排除故障任务,李玲钰立刻带领团队奔赴外场。由于“神经系统”遍布飞机全身,错综复杂、固定点多,加之外场寒如冰窖,飞机外表面每一个部位都是冰冷的,给线束更改带来巨大的困难。为了尽快实现修复,李玲钰果断脱下厚重的外套和手套,进入狭小的发动机舱作业空间,开始划线定位。手冻得没有知觉了,就暖一暖再投入工作。平日机库内30分钟的导通工作,在严寒的环境下用了好几个小时才完成。

“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历过了无数次,从没有人畏惧。因为我们的工作信条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到我手上就必须解决!”对李玲钰与工段的姐妹们来说,通宵达旦、严寒酷暑都是常态。

每当有人问起:“作为女性,这么拼,图什么?”李玲钰总是笑着指向蓝天,说道:“为了能听到耳畔轰鸣声,看到倾注心血的战机在蓝天安全翱翔,一切都值得!”

精工精技 致力传承

夜幕降临,李玲钰巾帼标兵创新工作室内依旧灯火通明,李玲钰带领着团队成员,正在攻关一个技术难题。李玲钰所在的工段一直是成飞公司屡获殊荣的“娘子军”团队,如今,把绝招绝活以及工匠精神传给更多年轻人的担子落到了“阿钰姐”的身上。

青年员工如何成长为“挑大梁”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自己长期坚守装备研制一线的经历,李玲钰认为,“做比说更重要”。主持编制线束制造标准和培训教材,策划拍摄典型技能提升带教视频,牵头负责“大国工匠预备役”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技能吉尼斯”技能竞技平台、“技能宝典”技能总结平台……通过“面对面”授经验、“手把手”教业务、“心贴心”带作风,李玲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李玲钰巾帼标兵创新工作室,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梳理出来,不断引导、激励青年员工快速成才。

“2018年,我刚到单位报到,阿钰姐就告诉我们,这份工作需要很强的责任心,每过一段时间她就来关心我有没有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工作室成员、徒弟刘润说,这段经历让刚走出校门的她对飞机电缆制造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成长得也更快。至今,刘润还保留着李玲钰送她的一个笔记本,上面绘制了许多线束研制典型问题。“笔记里的内容都是阿钰姐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经验。”

在李玲钰的带领下,刘润已成长为线束专业的行家里手。此外,团队还有3名职工获“全国技术能手”,1名职工获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铜牌并入选世赛国家集训队,2名职工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越来越多航空线束制造的“小字辈”走上“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新时代工匠之路。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培训方式上进行系统创新,通过选拔优秀培训师,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力求让每一名员工都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李玲钰说,“相信我们一线技能工人能在岗位上创造越来越多的好成绩。”

李玲钰心怀诚信,手握诚实,心心专一艺,事事在一工,在枯燥中寻找乐趣,在平凡中创造卓越,在传承中创新,在坚持中升华。她一招不让的创新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一尘不染的修为品质,把静、谨、专、恒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了技术巅峰,担负了航空人的责任与使命。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