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汤一新治愈的癌症患者登上珠穆朗玛峰后,回来“报喜” 受访者供图
“汤老师,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就要遭大罪了!”今年4月上旬,王女士高兴地拿着复查报告走进乐山市中医医院,迫不及待地向汤一新大夫报告好消息。
原来,三个月前,王女士被诊断为“肺部恶性肿瘤”,一个6厘米的包块需要及时手术和放化疗。她在医院排队等候手术期间,找到了四川省十大名中医汤一新。经过中医药治疗,奇迹发生了---原本的包块从鹅蛋大小变成了鹌鹑蛋大小。肿瘤的“节节败退”,让王女士褪去“病恹恹”的状态,整个人容光焕发。
“您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呐”“您就像《西游记》里菩萨派来的救星”……像这样的感激之词,在汤一新的诊室里早已不新鲜。每当患者兴高采烈地回来“报喜”,这位老中医总是欣慰一笑,温和又谦逊地回应:“这该感谢老祖宗留下的中医智慧。”
虽已年过古稀,汤一新却声如洪钟,谈笑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丝毫不输壮年。他常笑言自己是中医的受益者,这副硬朗的身板就是岐黄之术最生动的注脚。
2015年,汤一新成为四川中医内科史上第一个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
“这是党和人民的厚爱,我不过是被推选出的代表。其实,工作在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全体劳动者,都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面对荣誉,他谦逊地说。
汤一新几十年躬身临床,只做“苍生大医”,潜心于实践中的理论研究,首创了“中医脾阴论”,从独特的角度揭示了多种疾病中脾阴虚证和脾阴实证的内在机理和临床特征,帮助了无数患者找回健康。
汤一新认为,“疗效”应该让患者的生命时长得到延伸、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而不只是关注冷冰冰的“指标”。由此,他创建了以“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为代表的“疗效论”,并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在他的诊室里,不断上演着患者重获幸福生活的“奇迹”:一位肠癌转移继发性肝癌的患者,不仅能吃能喝了,体重还增加了15公斤,而且复查时病灶竟然悄悄消失了;一位108岁的新冠危重老人闯过了生死关,现在耳聪目明、记忆清晰;还有一位直肠恶性肿瘤康复者,用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壮举,诠释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高风亮节立德,高瞻远瞩立功,高屋建瓴立言。”作为医学泰斗吴咸中院士的关门弟子,汤一新将恩师的这句医德箴言,铭记于心。他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历史使命,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殚精竭虑。他在国内外悉心培育了上百名弟子,其中不乏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还把“脾阴论”融入了“人工智能中医大脑”,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光彩。
当暮色渐渐漫进汤一新的诊室,脉枕上还留着患者的体温。窗外,岷江的浪声裹着药香,把这位“苍生大医”的故事,送往灯火阑珊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