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彬和1号板坯连铸机
每天交接班,曾彬都会提前半小时来到生产现场。“今天浇的什么钢种?节奏如何?设备运行有没有异常?”一边向上个班询问,一边仔细查看电脑画面上的有关情况,他是那样认真而专注。这一习惯,他在生产岗位上保持了25年。
因为连铸浇钢中有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问题,都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结果,或造成铸坯质量波动,或产生单、断浇及漏钢事故。“为确保生产顺行,就要未雨绸缪,打好工作提前量,才能做好预防性措施。”这是曾彬一直这么做的雷打不动的“理由”。
30年前,曾彬自参加工作就扎进了攀钢炼钢生产一线。从钢水运行、精炼处理岗位干起,与钢水“零距离”打交道,这一干就是7年,他无怨无悔,凭着过硬的操作技能成了班组骨干。2022年,因工作需要转岗来到板坯连铸,面对新设备、新工艺,曾彬清醒地认识到,想要掌握一流连铸技术,就必须要坚持学习、不断充电。他沉下心来,不懂就问,多思勤悟,在对照连铸理论钻研的同时,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工作间隙,他放弃休息,抓紧时间请教怎样稳定控制液面,怎样处置结晶器异常。他随身装着一个小笔记本,现场遇到问题边问边记,如不同钢种和温度下的拉速控制、保护渣的使用、冷却水表的配置等等,很快,曾彬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从压钢工、流长、机长、到倒班作业长,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了起来。
作为倒班作业长,曾彬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时,总是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进行解决。特别是当生产组织有跟不上节奏的时候,他主动加强与上下工序的协调沟通,提出合理建议“打通”堵点。
多年来,曾彬总是把现场安全管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组织大家学习安全事故案例,强化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技能。上班8小时,他不是在处理生产设备问题,就是在整治现场隐患,几乎看不到闲着的时候。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办人,曾彬一直注重人才的培养,他尽心尽力做好“传帮带”,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做好班组培训,为新入职、转岗人员讲技术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连铸技术人才。谈到不少已成为骨干的徒弟,曾彬也很自豪,“希望通过传帮带,能涌现出更多流长、机长,为炼钢再添新生力量。”为引导大家立足岗位降成本,他主动参与到对岗位工器具的修复中。
曾彬说,精益管理就是要从细节入手,该做的就必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