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东去志难销矿山小河《泸州老窖大曲酒》的诞生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4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25

烟波东去志难销

李大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公元1178年二月,陆游奉诏东归,这一年他54岁。

接诏以后,陆游站在浣花溪畔,望着斜逸的老梅虬枝,忽然想起8年前初入剑门关时题壁的墨迹。那时他心中尚存“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豪情和锐气,如今案头叠着300余首《剑南诗稿》,却要将巴山蜀水尽数装入行囊。

彭山江口古镇

眉山三苏祠内的苏轼雕像  邹世红摄

钓鱼城护国门

江口古战场遗址保护碑

《剑南诗稿》中的部分内容 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锦江别梦

四川置制使、成都知府胡元质在江边酒楼设宴为陆游饯行。席散之后,陆游独自一人沿着江边漫步。二月的风自都江堰而来,裹挟岷山雪意,在合江亭撞碎成万千银丝,绣出满城水润润的早春:城西少城巷陌深处,蜀绣娘子的银针正穿引蜀锦;茶博士铜壶高悬,冲开蒙顶甘露,白汽蒸腾里浮出扬雄《蜀都赋》的残章;说书人醒木拍落,薛涛笺上元稹的泪痕、武侯祠柏树的年轮,万里桥头忽现古渡遗韵,橹声摇碎满河星月……

陆游在蜀,写了一些思念故乡的诗,及至将归,反倒依依恋蜀,不忍归去。如《张园观海棠》:“结束吾方归,此别知几岁。黄昏廉纤雨,千点裛红泪。”又如《即席》:“去日不留春渐老,归舟已具客将行。倦游短鬓无多绿,生怕尊前唱渭城。”陆游在四川待的时间久了,对巴山蜀水有了真感情。

这天,晨光初破锦江雾,陆游踏过万里桥斑驳的石板。桥柱上“东吴万里船”的铭文已被江水蚀去半边,恰似陆游破碎的北伐梦。官船启碇时,他忽忆起30年前在临安殿试,孝宗御笔亲题“力学如力耕”的殷殷期许,而今舱底行囊里只余《剑南诗稿》二百卷,压着半幅泛黄的《平戎策》。

江水在舷边翻起细碎金鳞,船过新津,两岸山势渐如剑戟相逼。艄公指着崖壁间垂落的铁索说:“此乃诸葛武侯造木牛流马处。”陆游的官船沿锦江南下50多公里,与金马河在一个叫江口的镇子脚下交汇。清朝初年,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率上千艘战船逃离成都,在江口遭遇明朝将领杨展伏击,张献忠大败逃回,大量载有财物的战船沉没。此后,300多年间,经常有人在这一带江中打捞出金银珠宝,俗称“彭山江口沉银”。

岷江诗魄

陆游的客船也经过了这里,当他从锦江进入岷江时,看到了一条比锦江更宽阔也更汹涌的大河。

江口现属于眉山市彭山区。船至彭山江隘,暮色将赤甲山染作铁锈色。峭壁间忽现丈余朱砂刻痕,细辨竟是绍兴十年岳少保手书“誓扫匈奴不顾身”。岩缝里嵌着半截断戟,藤蔓缠绕处露出“神武后军”字样。陆游命船工停舟,以剑柄叩石长吟:“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声浪撞在岩壁上,惊起寒鸦阵阵,恍若郾城大捷时震天的战鼓。

陆游夜泊江村,听得岸上老卒吹笛。笛声呜咽处,老人抚着空荡的右袖道:“当年跟着岳元帅打到朱仙镇,如今连彭山寨的箭楼都塌了。”说着从怀中掏出半面残破背嵬军旗,旗角还沾着颍昌城的血泥。

彭山下游便是眉山市,这是三苏故里,是中国进士之乡,两宋期间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官员遍布全国。

在这里,陆游离船上岸专程寻访偶像东坡故里,登临披风榭拜谒苏轼遗像,写下《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盛赞苏轼“龙章凤姿”有如谪仙,也称赞这片土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温州大学张真教授的研究数据显示:杜甫对李白怀有深厚情谊,现存杜诗中明确提及或赠予李白的作品达15首;陆游则对苏轼推崇备至,仅为其著作撰写的题跋就有14篇,此外还创作了《苏东坡笑对人生》《苏东坡为赵令緡改字》等多篇随笔。

陆游与苏东坡都曾做过主管“成都府玉局观”这一虚职。苏东坡曾以“玉局翁”的身份,写过一首自嘲诗:“镜湖敕赐老江东,未似西归玉局翁。”陆游也在《陆游小品跋〈东坡诗草〉》云:“放翁白发已萧然,黄纸新除玉局仙。”

陆游踏过荒草丛生的石阶,见东坡手植黄桷树已枯死大半,树干上密密麻麻地刻着阵亡士卒名录。守祠人正在焚烧禁书,灰烬中《东坡易传》的残页随风飘旋,落在陆游肩头。“朝廷上月又下焚毁令”老人将未燃尽的《栾城集》塞进灶膛,“这些书册在百姓心里烧不尽。”

巴蜀留痕

官船行至嘉州(现四川乐山)时,正值三江潮涌的深秋。陆游望着凌云山巅的雪浪石刻,想起五年前在此代理知州的往事。

那时他白日督造浮桥,夜晚在军寨箭楼与王季夷烤橘皮暖手,看山下万家灯火如星落平野。如今新筑的堤岸蜿蜒如龙,却再不见当年共饮的同袍---去岁冬夜,正是这位挚友将调任严州的密诏塞入他袖中。

暮色里,陆游登上乌尤山。乌尤寺的暮鼓声里,陆游在藏经阁寻得岑参手书的《嘉州杂咏》。残卷上的墨迹,让他想起四十年前在临安国子监抄录《岑嘉州集》的秋夜。当年烛花爆裂在“轮台九月风夜吼”的诗句上,烫穿了半页纸,此刻却与江涛声叠在了一起。

扫地僧递来盏中浮着月影的蒙顶茶:“李太白曾在此解剑换酒。”陆游抚着腰间磨损的玉具剑,忽然记起《峨眉山月歌》里“夜发清溪向三峡”的豪情。他在经卷空白处补上批注:“岑参剑气,太白月光,俱在佛前烟雨中。”

溯金沙江30里,有巨石镌“万里长江第一镇”。陆游在石隙间发现几簇枯败的蓼花,忽忆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中“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残句。

泸州城西的忠山上,陆游寻得诸葛亮南征时的祭星台。石缝里新发的野棉花,让他想起《出师表》里“五月渡泸”的灼热。山脚老农送他一捧“泸橘”,果肉入口的瞬间,《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的句子忽然有了温度。

在沱江与长江交汇处,陆游遇见一个拓碑人正在捶打《晋故振威将军王逊墓碑》。“这位可是平定南中的英雄,拓工吹去石粉,可惜现在连江边的拴马石都被熔作箭镞了。”陆游将新酿的玉蝉酒洒在残缺的“威震南疆”四字上,酒痕蜿蜒如当年南征的路线。

舟至钓鱼城下,陆游抚摸着水洞门上的斧凿痕。35年前王坚将军在此射杀蒙哥大汗,而今城墙箭垛间野狐穿梭,护国寺的晨钟30年未响。

登钓鱼城前,陆游特意绕道纯阳观。他在霍雨苍松间发现块倒伏的唐碑,拂去青苔竟是颜真卿任合州刺史时写的《鲜于氏离堆记》。当年鲁公笔下的忠烈之气,此刻正在江防士卒的矛尖闪烁。

山腰古寺的壁画间,他辨认出晚唐节度使韦君靖的供养像。这个在合州(现重庆市合川区)筑城抗敌的猛将,金甲已褪色成苍苔,手中长剑却依然指向北方。夜雨打湿《剑南诗稿》时,一滴墨在“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关”字上泅开,恰似钓鱼城的轮廓。

陆游的客船顺水东流,在江津靠岸停留。到了渝州(重庆市)主城,只作短暂停留,没有上岸。一直到涪陵,他才上岸参观诸葛亮屯兵的旧城,胸中的爱国激情再次被点燃:“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蛮云我欲愁。”

经过半年航行,陆游于公元1178年八月抵达临安,结束了长达八年的蜀中生活。他在途中经过建康(今南京),并于秋日登赏心亭写下忧国诗作《登赏心亭》,诗中提及“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随后接受宋孝宗召见,被任命为福建路常平茶盐公事。十月,他从临安出发前往福建建安任职。

陆游自公元1170年入蜀写下第一首诗,到公元1209年写下最后一首《思蜀》,前后跨度长达39年。他在离开蜀地后的32年间,几乎每年都有怀念蜀中的诗文,忆蜀诗共计144首。他的长子陆子虡在《剑南诗稿跋》中说:“(先君)西溯僰道,乐其风土,有终焉之志……”正是由于这种巴蜀情感,陆游把诗集以“剑南”命名,甚至还告诫子孙:“蜀风俗厚,古今类多名人,苟居之,后世子孙宜有兴者。”足见蜀地对其影响巨大,他对蜀也是真喜爱。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