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为引 山野为证情系铁路 “90后”夫妻的昼夜坚守内江市总工会奏响“五一”服务职工“三部曲”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53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09

情系铁路 “90后”夫妻的昼夜坚守

记者雷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工作中的黄攀

唐凤玲在工作中 均为西昌工电段供图

“‘天窗’时间120分钟,进行电务设备配线图实一致性核对专项工作,‘天窗’结束后恢复设备使用。”

“作业计划正确,限时120分钟完成。”

4月27日10时,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西昌工电段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计划调度台前,唐凤玲正与当晚将在新成昆铁路进行维修作业的黄攀核对作业计划。他们守护的新、老成昆铁路是西南地区两条重要的交通动脉,特别是新成昆铁路,开通以来就深受沿线人民群众喜爱,几乎趟趟爆满,今年“五一”小长假,每天有超60列旅客列车密集运行在线路上。

一张电子计划单,串联起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唐凤玲是一名计划调度员,她的日常工作是负责审核全段信号专业的作业计划单。黄攀是一名信号工,他的日常工作是负责信号设备联锁关系正确。他们不仅是工作中同专业的同事,更是夫妻搭档,妻子白天负责审核作业计划确保施工安全,丈夫夜里负责执行作业计划确保第二日旅客出行安全。一张电子计划单,串联起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连起了新成昆铁路幕后的线上、线下。这对“90后”夫妻,以平凡的岗位为舞台,用日夜交替的坚守和默默付出,为铁路安全运输保驾护航,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动人故事。

“我们两人的工作一人在首端,一人在末端, 每天面对着电脑,审核新、老成昆铁路信号专业所有的作业计划,是我最重要的工作。”据唐凤玲介绍,核对计划、确认数据、发布信息是她每天的工作日常。一排整齐的电脑前,她的眼睛来回扫视着面前的两块电子屏,核对着作业计划单中的时间、地点和作业范围,随时做好与上级施工管理部门和一线工区的沟通协调,保证施工各环节紧密有序衔接。

作为铁路安全运输的幕后人,唐凤玲每天要审核全段50余条施工信息,密密麻麻的项点,需要逐一比对,一个停用范围的错误,都可能导致计划取消。信号专业“出身”的她,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对线路、接触网、电力等多专业施工了如指掌。成为计划调度员以来,唐凤玲从未出现责任考核。“作业计划看似简单,审核起来却千头万绪,5分钟就要打十几通电话,对接不同部门。”自今年3月新成昆铁路集中修开始后,如何确保高效利用“天窗”时间,最大程度减小施工对运输组织的影响,成了她每天都要面对的“考卷”。

作为这张考卷的“末端”答题人,黄攀和工友负责新、老成昆铁路118座车站信号设备的检修工作。两条铁路1500余公里的线路都是他的主战场,工作的特殊性,夫妻两人聚少离多也成了常事。

现实中擦肩而过,工作中“不见不散”

当天19时,夜幕缓缓降临,忙碌了一天的唐凤玲结束了工作,而黄攀也即将开始夜间作业。此时,他们习惯性地开启视频聊天,这已经成为他们之间的“小约定”。视频接通的那一刻,唐凤玲关切的话语便传了过来,“晚上作业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要仔细。我看了天气预报,今晚降温,你多穿点衣服。”黄攀听着妻子的唠叨,心里却满是温暖。他笑着回应:“知道啦,放心吧,有你提醒,我心里踏实多了。”这段闲聊的时光,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不仅缓解了黄攀夜间作业前的紧张与疲惫,也让他对即将开始的作业更有信心和底气。

23时,西昌西站信号机械室内,黄攀带着作业人员开始了紧张的图实一致性核对工作。机械室内,组合架上成千上万的配线整齐地排列着,它们井井有条地连接着室外设备。黄攀深知,这些配线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信号设备的正常运行,容不得半点马虎。他微蹙眉头,神情专注,手指沿着配线端子逐一清点。遇到光线昏暗、视线不佳的地方,他熟练地从工具包中拿出手电筒,弓着腰,凑近仔细查看,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端口。“每组线都与室外设备紧密相连,必须确保实际端子和设计图纸完全一致,一晚上我们平均要核对300余组。”黄攀一边认真地工作,一边向身边的工友叮嘱着。在他的带领下,作业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核对工作,整个机械室内只有轻微的工具碰撞声和低声的交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窗”时间在紧张的作业中悄然流逝。4月28日1时,随着最后一组配线核对完成,黄攀和工友们顺利完成了当天的图实排查工作。此时的他们,虽然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欣慰和满足。

“虽然聚少离多,但工作中的交集,让我们在生活中也越发默契。”黄攀说。婚后,夫妻俩在新、老成昆必经的西昌市安置了温馨的小家,有了一个五岁的女儿。生活中的默契也让“三班倒”的唐凤玲和日勤班的黄攀,选择了“错峰带娃”。唐凤玲幽默地说:“我们两人工作的特殊性,一年也难遇几天,往往我前脚刚回家,他却出门上班,现实中的我们经常擦肩而过,工作中的我们却总是‘不见不散’。”

2时,圆满完成作业的黄攀回到工区,在电脑上对当天的作业计划单点下了“完成”键,结束了夫妻俩日常的默契配合。这个“五一”,他们以这样的默契,线上、线下,白天、黑夜,以“小家”温暖了“大家”的平安回家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