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教育的艺术礼赞与家国情怀的深情演绎灶台边的交接仪式七彩盐湖大地的转场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53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09

大地的转场

潘鸣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几拨酣畅风雨掠过,园林中那些曾经风姿绰约、灼灼芳华的红梅、海棠、紫叶李、白玉兰,还有人家院落里五彩缤纷的桃、李、梨、杏…… 花颜相继衰败颓萎,残色的花瓣辞别枝头,像纷扬的雪花,悄然坠地,化作尘泥。

乡村田野间,前一阵气势恢宏的油菜花田,汹涌翻卷的花海也哗啦啦退潮。川西大地的调色板上,璀璨的金黄硕朵被悉数抹去,取而代之的是绿,无边无际纯净的幽幽的绿。

花谢时分,大地一下子遁入安静。

曾经在花间忙碌的蜂群已悄然离去。它们原本只为采蜜而来,如今花期已过,便收起翅膀,挤在蜂箱里随养蜂人奔赴下一片花海。而那些生性爱花的蝴蝶,失去姹紫嫣红的吸引,也不再于青枝绿叶间流连翩跹。

随着最后一茬春花凋谢,曾经熙熙攘攘的赏花人潮也悄然散去。日渐炽热的阳光,让那些痴迷花事的游人不再留恋田野。他们或躲进檐下阴凉,或撑伞匆匆而过,目光掠过褪去华彩的枝头时,总不免泛起一丝春愁:这恼人的春光,怎就这般短暂?昨日还满目锦绣,今朝竟无迹可寻。仿佛有一双无形之手,将天地间这幅斑斓画卷骤然收起,徒留一片索然绿意。

失落、怅惘,或许还有些淡淡的忧伤,那是凡人的多愁善感。蜂蝶来来去去没有定心,此乃飞虫天生秉性。庄稼地的植株,园林里的草木,它们自有恒常本心,不为他者亲疏所动。花谢时分,对植物作物而言,不是肉眼所见的“凋零”,更不是俗心所忧的“离殇”。那是它们生命递进转折的一个新节点。零落谢败的花朵,遗留给枝头的,绝非虚悬的空无。一些枝梢,会接力生出新一茬叶芽,牵引母体往更葳蕤的境界迈进一步。而更多的枝头, 花托上会绽出一枚实子---圆圆的果或弯弯的荚。

若我们静心观察,便会发现,花落果生这场自然蜕变,远比想象中更为精妙。那些悄然孕育的生命之美,正等待着有心人的凝视与品味。

形状千奇的叶片,被明媚阳光镀成晶亮的翡翠,缀满每一根枝条,植株生命的神秘情节,在这样圣洁的襁褓中继续推演。花生果,起先是鼓凸的一丁点儿,被花托小心翼翼地紧抓着或捧举着,如同初孕“保胎”。随着阳光雨露和农家肥水的滋润催生,果实一天天发育、突起、膨胀,依据各自基因,渐渐幻化出不同形状。圆的是樱桃、杏子、李子,肥硕而尖顶的是蜜桃,丰满结实的是苹果和雪梨。而大田里的油菜,则齐刷刷从枝秆上挑出纤瘦的荚子,一如不计其数细细的弯弯梳篦。

花果在悄无声息中潜滋暗长,经历漫长的孕育期。这个过程中,会有近一成的初果因风吹雨打或遭遇虫蛀而夭折。挺过优胜劣汰的关口,胜出者最终修成“正果”。收获期的果实尽显魅力,其态迷人。

樱桃总是抢着早熟,一颗颗、一串串,像珍珠、似玛瑙,晶莹剔透地在枝叶间闪烁。一些鸟儿从云天里飘然而至,栖上枝头美滋滋地啄珠衔玉。

枝头的桃子慵懒地生长,像贪玩的孩子迟迟不愿成熟。它们磨磨蹭蹭地挂在树上,非要等到盛夏才肯离开枝头。这些顽皮的果子仿佛偷喝了佳酿,不然怎会渐渐泛起红晕,露出微醺般的醉态?

还有那些银白色的雪梨、青玉色的苹果、油黄色的杏、水晶紫的鸡血李……金黄的油菜荚饱满欲裂,蝉翼般的荚壳几乎包裹不住鼓胀的菜籽。农人们趁着晴好天气,麻利地将它们收割回家,铺在晒场上,挥舞连枷拍打。乌黑油亮的菜籽经过晒干扬净,便被送往油坊。新榨的菜油澄澈透亮,质地如蜜般醇厚。那独特的油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令人沉醉不已。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