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邱爽魏玲)5月7日,笔者从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小学了解到,为响应劳动教育号召,近日学校德育处组织少先队员前往“非遗葫芦烙画”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活动。
活动当天,实践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少先队员们分工协作,除草、浇水、施肥,将葫芦种植区打理得井井有条。通过实践,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少先队员们参与了搭架、育苗等工作,系统学习了葫芦种植技术。同时,指导老师还带领大家观察了葫芦的生长状态,为同学们讲解了葫芦的历史文化、象征意义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应用。同学们轻抚葫芦表面的独特纹理,在互动交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该校自今年起将“非遗葫芦烙画”引入校园,聘请非遗传承人开设非遗课程。课程以种植、采摘、保存、烙画四大环节为载体,有机融合劳动教育、生命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习得非遗技艺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承与品德培育的双重目标。此次实践活动正是该课程的生动体现,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