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崇州劳模群体的时代答卷护厂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工字餐”让职工吃出幸福感赛技能 展风采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56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13

匠心筑梦:崇州劳模群体的时代答卷

李海/文 崇州市总工会供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成都崇州市这片沃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是操作现代农业机械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或是手持竹编的“守”艺人,或是扎根杏坛的教育工作者,抑或是工厂车间里的技术能手……他们身份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光荣称号---劳动模范。

崇州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劳模是时代的领跑者,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崇州市总工会通过细心发现、精心培育、暖心服务、诚心宣传“四心工作法”,让劳模的成长有土壤、发展有平台、贡献有认可,让劳模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细心发现,让劳模从基层闪光。崇州市总工会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医院,围绕主导产业的生产和研发一线,近年来命名“罨画工匠”108名,推荐命名“成都工匠”38人、“四川工匠”4人。2025年推荐表彰全国劳模1人、四川省劳动模范4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1人。

精心培育,为劳模成长赋能。发现劳模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升能力、拓展视野。崇州市总工会通过技能培训、外出考察、项目扶持等方式,助力劳模突破职业瓶颈。全国劳模王伶俐从普通农业职业经理人成长为智慧农业带头人,省级劳模谢娇从传统种植户转型为现代化合作社管理者,都得益于工会提供的精准培育和支持。

暖心服务,让劳模无后顾之忧。劳模是社会的标杆,也需要社会的关怀。崇州市总工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出台《崇州市礼遇“罨画工匠”十二条政策措施》,从健康体检到困难帮扶,从节日慰问到心理疏导,全方位保障劳模工匠的工作和生活。省劳模刘中立扎根教育事业多年,工会的关怀让他更加坚定育人初心;陈定平在技术攻关时遇到瓶颈,工会及时协调资源,助力他突破难题。一项项细致入微的关爱,汇聚成爱的江河,滋润着各级劳模健康成长。

诚心宣传,让劳模精神深入人心。“劳模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成就,更在于引领社会风尚。”基于这样的认识,崇州市总工会通过组建劳模宣讲团、在媒体开设专栏、举办事迹展览等形式,让劳模故事走进校园、社区和企业,激发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创新的氛围。走进道明镇的竹编工坊,省级劳模杨隆梅正手把手教授年轻学徒传统竹编技艺。纤细的竹篾在她指间翻飞,逐渐成形为精美的工艺品。“每根竹篾都有自己的‘脾气’,要顺着它的‘性子’来。”说这话时,杨隆梅眼神专注得仿佛世界上只剩下她与手中的竹篾。她的事迹广为人知,竹编技艺也因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

如今,在“四心工作法”的滋养下,崇州劳模群体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领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他们的故事昭示世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劳动者都可以在平凡的岗位创造非凡的业绩,每一份真诚的付出都将被时代铭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崇州劳模群体正以匠心筑梦,用实干作答,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答卷。崇州市总工会落实“四心工作法”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劳模服务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崇州样本”。

扎根田间的种粮人--全国劳动模范王伶俐

王伶俐,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

她是一位“90后”新农人,扎根田间地头十余年,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现代农业经验植入农业合作社,依托智慧化流水线等技术支撑,实现育秧全程数字化管控,秧苗成苗率由80%提高至95%以上,每年节约成本180余万元。为周边土地股份合作社5万余亩农田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她主导管理农田7000余亩,实现小麦、水稻两季粮食总产量超6000吨,带动2000余户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累计为群众分红600余万元。

巧以竹编创新业--四川省劳动模范杨隆梅

杨隆梅,崇州市继军竹制品厂技术总监,崇州市道明巧妹子竹编专业合作社副会长,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四川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她15年坚守研发一线,以青年之力推动道明竹编从传统手工艺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先后参与世园会、成都大运会等重大活动现场活态展示展演。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版权专利70余项,整理传统纹样200余种,推动道明竹编核心技法更成体系。建立非遗技艺数据库,培养青年技师50余人,带动3000余名村民参与竹编产业。

深耕农业谱新篇--四川省劳动模范谢娇

谢娇,崇州市季崧林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

她创新农业管理,成立家庭农场,承包544余亩耕地开展稻田立体综合种养,常年固定用工50人、带动农户200余户。其农场被评为成都市示范家庭农场和成都市“十佳”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林地合作社,带动106户林农在1100余亩林地中种植林下中药材。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社员户均累计增收14500元。其林地合作社是四川省集体林权深化改革现场推进会与会嘉宾参观点位之一、全国集体林业试验示范区现场推进会与会嘉宾参观点位之一。

技改创新攀高峰--四川省劳动模范陈定平

陈定平,康泰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动力组负责人。

他坚守在动力设备管理、开发、创新、技改一线23年, 团结带领员工先后完成一期5.0248MWp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和二期4.29225MWp项目,并网后每年光伏发电约800万度。作为核心骨干,他主动承担设备改造、研发、工程项目等重要任务,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开发的设备生产的承压预制密封圈双壁波纹管已累计实现销售额上亿元。

守护设备见真招--四川省劳动模范黄学勇

黄学勇,明珠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设备部机修工。

他运维设备15年,建立进口设备“维修-改造-创新”三位一体技术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科学管理;取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0多项,先后研发“往复式泡沫自动切割机”“多联机六面钻自动进出料系统”等多个生产管理系统,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500余万元。累计排除设备故障及隐患2万余次,保障公司价值数亿元的精密设备集群年均有效运转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教学管理创佳绩--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刘中立

刘中立,崇州市明湖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他坚持“科研立校,质量兴校,管理强校”办学策略,先后带领崇州市江源中学校、崇州市明湖中学校分别获得全市第三和第一的佳绩。其中,崇州市江源中学校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市乡镇中学第一,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崇州市办学质量考评特等奖。2021年4月以来,作为新建学校崇州市明湖中学校创校校长,他带头深化机制改革,优化管理模式,学校各年级教学成绩一直稳居崇州市第一,连续3年在崇州市办学质量考评中居初中组第一名,为推动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前向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