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就乌拉圭前总统穆希卡逝世向乌拉圭总统奥尔西致唁电从自强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勇敢克服困难挑战积极追求人生梦想王东明会见上合组织工会领导人努力在四川现代化建设中率先垂范再立新功下足“引才功” 织就“人才网”她让两万双眼睛重启“高清模式”“夜师傅”排排站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6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17

她让两万双眼睛重启“高清模式”

——记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杨建芳

胡佳音记者 向晓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杨建芳的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让两万双眼睛重启‘高清模式’,这位眼科医生很厉害…… ”5月14日,记者在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采访时,不时有患者称赞该院眼科主任杨建芳。

32年的坚守,杨建芳年均接诊超2.2万人次,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超2万例,完成省内罕见3700度白内障+近视复明手术;带领科室每年开展免费视力筛查超10万人次,社区健康服务超5万人次,培训基层眼科人员超3000人次;创新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症等新技术10余项……今年4月28日,杨建芳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初心如磐 重燃生命之光

“小时候,我就生活在弥漫着中草药香的中医院家属院里,耳濡目染爷爷、父亲身着白大褂忙碌工作的场景。他们治病救人的故事,就像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童年的梦想。”杨建芳告诉记者,父辈的言传身教,让她从小就有了从医的梦想。1993年参加工作,她如愿以偿进入了原资阳县中医院,成了一名眼科医生。

在无影灯的光晕里,杨建芳仿佛看见了历代先祖在青囊典籍里跋涉的身影。当她第一次切开病变的角膜组织时,指尖的震颤除了些许的恐惧,还让她懂得了:医生的手术刀,承载的是千年医道的传承,更是仁心与责任的接力。

罗素根是一名先天性智力障碍及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自幼失明加上智力障碍,导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姐姐背着她翻山越岭来到诊室时,这个从未见过天空颜色的姑娘蜷缩在墙角,手指在空气中徒劳地抓握着虚无。

杨建芳细心地为她做了手术,让她和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的色彩。拆线那天,当人工晶体折射出第一缕光线时,她混沌的瞳孔突然颤动如破茧的蝴蝶,奔向了38年从未见过的光明。姐姐高兴得泪流满面:“杨医生,这是她出生后第一次看清我的模样啊!”

那一刻,杨建芳的眼眶湿润了。她深刻地感悟到,医生缝合的不仅是视觉神经,更是断裂的人生轨迹。

创新不止 拓宽光明之路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在工作中,杨建芳始终保持着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为了提高科室的医疗水平,杨建芳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鼻内镜下泪道激光植管、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羊膜移植、全飞秒激光矫正近视等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研发的“消障灵胶囊”“增视明目胶囊”“明目逍遥胶囊”三个药方,被医院采用成为临床制剂;创新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干眼症在临床广泛应用;承担了德国CBM爱德基金会、国际奥比斯支持的四川省眼保健网络防治---资阳分中心项目、“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光明工程等国际国内防盲项目8项;承担和参与了“白内障围手术期MGD患者的临床干预疗效观察”“中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治疗模式研究”“中医循经推拿防控轻中度近视的研究”等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

“我们不仅要治疗患者的疾病,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杨建芳说,为了让患者在手术后能够更好地恢复视力,她和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视力,回归正常生活。

如今,在杨建芳的带领下,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眼科从当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0多人,成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资阳市重点中医专科。科室团队荣获“资阳市五一巾帼标兵岗”“资阳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面对成绩与荣誉,杨建芳谦虚地说:“荣誉其实不属于我个人,是我们全院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份荣誉是一种鞭策,时刻激励我们把工作干得更好!我将继续做光明的守护者、医学的传承者,让劳模精神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中永绽光芒!”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