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队旗跟党走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医院免陪照护服务启动试点2025年“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正式启动2025中国碳中和技术大会在成都召开激励更多女职工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在钒钛热土中绽放芳华围绕“重装之都” 打造“匠心之城”夏日晒“酱”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69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28

围绕“重装之都” 打造“匠心之城”

——德阳工会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

高贵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揭牌仪式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德阳,作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生产了全国45%以上的大型轧钢设备,也是世界最大的铸锻钢制造基地,发电设备产量全球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50%的大型轧钢设备、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由德阳制造。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二重德阳万航模锻公司的班组长叶林伟,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叶林伟能够站在人民大会堂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正是德阳围绕“重装之都”打造“匠心之城”的生动体现。

厚植技能人才培育沃土

2024年3月,来自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的水轮机安装特级技师、高级主任操作师崔兴国成功入选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这是继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部长郭汉中荣获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后,德阳又一获得此殊荣者。截至2024年,全国共评选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50名,其中四川省共有5名,德阳占2席。德阳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两年产生“大国工匠”的地级市。

这个成绩背后,离不开德阳市总工会的坚持。近年来,德阳市总工会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厚植技能人才成长土壤,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聚力打造一支以“大国工匠”为引领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作为技术工人的叶林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毅然肩负大压机锻造大飞机钢筋铁骨的“国家使命”。他和团队参与攻克了多项超大型航空复杂模锻件极限制造难题,成功研制了以C919最重最复杂“机腿”主起落架锻件等为代表的130多件高端模锻件,为中国人实现“蓝天梦”提供了钢筋铁骨,以工匠精神书写“中国奋斗”,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飞跃,让“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德阳作为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核心区域。截至目前,德阳市技能人才总量已达36.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8万人,大国工匠2名,四川工匠14名,德阳工匠76名。全市国、省、市劳模1630人。

培育能工巧匠和技术人才

2024年4月23日,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正式揭牌。该学院是德阳市总工会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文旅局联合成立的。设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为培训主阵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安装技师学院为互补培训阵地,建立三星堆管委会、国机重装、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厂等20个教学点,以“1+N”为模式,为德阳及省内外各行各业所需技术人才和队伍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

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2024年参与了省市多项技能培训和比赛工作,在全市掀起学技术、比技能、善攻关、勤创新的热潮。同年10月8日,经过四川省总工会推荐上报中华全国总工会,德阳市劳模工匠学院被正式纳入全国100个工匠学院教学点之一。

5月19日,德阳市总工会2025年劳模、工匠、技能人才培训班开班。面向产业工人、劳模、工匠、传统技艺从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开展4期专项技能培训。

德阳劳模工匠学院成立以来,已开展多项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为数百名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德阳劳模工匠学院将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德阳市总工相关负责人对于德阳劳模工匠学院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打造平台 推动工匠技能传承

德阳不断聚焦领军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不畅等“瓶颈”问题,在全市建成5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8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选聘首席技师110名,推动企业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带徒传技、青年工匠批量培养,完成“50MW燃机燃烧器核心部件焊接”等技术攻关项目1100余项,全市“青年工匠”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天府工匠”“四川技术能手”等国省级荣誉50余项。

在今年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德阳有5名同志获得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称号,激发了德阳全市职工争优创先热情。

德阳市总在全省率先实施“首席技师百人计划”,在申报科研项目、技术推广、开发应用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实施匠才培育行动,每年从行业领域技术骨干、国省职业技能大赛选手中,选育培养约50名技术过硬的“德阳工匠”。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取消基础学历限制,支持青年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或技能评价,畅通从“技工学徒”到“技能大师”晋升通道。

“德阳市总实施的‘首席技师百人计划’让我和公司从中受益匪浅,给我们职工带来了技术和荣誉的提升和向往。”四川亚度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继飞劳模工作室”负责人胡继飞对此深有感触。

德阳每年还通过“德工家园”APP发放500元的“德阳匠心卡”,为工匠们提供出行、生活、购物等个性化优惠福利;对获评德阳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分别给予1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创新经费补助。

从去年到今年,德阳先后推动出台《德阳礼遇“工匠”若干政策措施》等优待政策,发放“德阳匠心卡”,从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困难帮扶等方面提供服务,指导企业根据技术级别、项目攻关、产值贡献等保障工匠人才薪酬待遇,对选聘为首席技师、青年工匠的技能人才给予3万元至5万元岗位津贴,对“大国工匠”获得者在推荐申报劳动模范时给予重点倾斜,对在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第一名的选手,优先推荐参评五一劳动奖章。

德阳市出台的这些礼遇“工匠”措施,从物质激励到职业发展支持,从平台搭建到社会荣誉赋予,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工匠人才提供了保障和发展空间。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更将激发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德阳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德阳市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